2020卷
【概况】 2019年,机构改革,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农牧办)设在农牧厅,党委农牧办设置党委农牧办秘书处,负责处理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核定行政编制153名,厅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处、法规处(综合执法局)、政策和改革处、发展规划处、计划财务处、乡村产业发展处、农村牧区社会事业促进处、农村牧区合作经济指导处、市场与信息化处、对外合作处、科技教育处(农牧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种植业管理处(农药管理处)、畜牧局、兽医局、饲料饲草处、渔业渔政管理局、农垦局、种业管理处、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农田建设管理处22个处室局,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5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个。
机构改革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自治区农牧厅涉及多项职能的划入和划出。其中,划入的职责分别是原自治区党委农牧办的职能整体划入,从自治区国土厅划入农田整理项目管理职责,从自治区水利厅划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职责,从自治区发改委划入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从自治区财政厅划入农业综合开发办整体职责。划出的职责有,草原监督管理职责划转到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草原防火职责划转到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转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草原资源调查确权登记职责划转到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划转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共转入人员35人,其中,转入行政人员25人,转入事业人员10人;共转出人员137人,其中,行政人员6人,参公事业人员31人,事业人员100人。划出厅草原处和自治区草原监督管理局、自治区草原工作站、自治区渔业船舶检验站、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机构等4个事业单位,从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划出挂牌职能(自治区农村生态能源环保站)和2名编制,划入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着力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计划,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梯次展开,产业振兴扎实有效,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印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实施方案;建设以东部玉米、阴山北麓马铃薯、中东部肉牛、草原牧区肉羊等优势产业为重点的15个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培育形成奶产业、玉米产业2个千亿级,肉羊、肉牛、羊绒、马铃薯、小麦、杂粮杂豆、向日葵、蔬菜和饲草产业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19年,全区粮食产量365.25亿公斤,排名稳居全国第八,肉类产量264.6万吨,渔业产量12.6万吨;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连续6年保持在96%以上;农村牧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5238元,增长10.7%,继续保持“两个高于”。
【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888.6万公顷,同比增长0.7%;粮食播种面积682.8万公顷,同比增长0.6%;全区粮食总产量365.25亿公斤。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65.65万公顷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83.78万公顷。实施耕地轮作试点项目40万公顷,进一步压减“镰刀弯”冷凉干旱地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1.53万公顷,青贮玉米、大豆、苜蓿种植面积分别为101.33万公顷、119万公顷、53.33万公顷,人工种草保有面积385.8万公顷,新增高标准农田34.33万公顷,实施盐碱地改良4.11万公顷,开展保护性耕作160.6万公顷,深松深翻100万公顷,全区粮经饲比例为65.9∶18.3∶15.8。
【畜牧业生产】 畜牧生产实现“十五连稳”,年末牲畜存栏数7192.4万头(只),同比下降1.2%。其中,生猪存栏429.6万头,同比下降13.6%;牛存栏626.1万头,同比增长1.6%;羊存栏5975.9万只,同比下降0.4%。肉类总产量264.6万吨。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内蒙古奶业振兴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奶业振兴具体政策措施》《关于推动全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奶牛存栏122.5万头,同比增长1.38%,牛奶产量577.2万吨,同比增长2.06%。在保证全区猪肉自给的同时,净调出生猪50.2万头。
【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2019年,在全域开展“厕所革命”的基础上,启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十县百乡千村”示范行动,分一类、二类、三类县梯次推进,新建和改造提升卫生户厕21.5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6.3个百分点,22.4%,全区旅游厕所5370座。全区88%的行政村(嘎查)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926个存量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完成整治。1521个行政村(嘎查)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牧业生产废弃物933.9万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7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5.79%;清理残垣断壁3.2万处。全区建制行政村道路硬化率98%以上;已建成24个国家卫生县城(乡镇)、474个自治区卫生旗县(苏木、乡镇)、5131个卫生嘎查村;全区村庄绿化率27.48%。
【农牧业产业化】 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37.4亿元,同比增长6.5%;完成增加值984.9亿元,同比增长5.7%;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64%;自治区级及以上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638家,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共46家。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和产业融合发展,支持9个乡镇苏木开展农牧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支持22个旗县实施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示范乡镇项目;实施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新增10个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共82个,自治区“一村一品”专业村镇718个。
【农牧业科技】 实施农牧业科技支撑行动,强化供种能力,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09个,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和牙克石市被确定为国家马铃薯制种大县,建设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2万公顷;区内培育的2头荷斯坦种公牛排名进入国际前100名,5头进入国内前20名,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三河牛种公牛质量继续提升;积极落实白绒山羊、双峰驼、乌珠穆沁羊国家保种任务,启动1.5万匹蒙古马保护。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5%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6%以上。获得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5项,其中玉米浅埋滴灌节水控肥增效等4项工作获得一等奖。
【农牧业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2854个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在57个畜牧旗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5.79%。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地膜回收处理,2019年全区在22个旗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新增转化利用秸秆230万吨,带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84.5%;15个旗县实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带动全区地膜回收率72%。推进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63.93万公顷,同比增长12%;全区化肥使用量减幅约2.3%;农药使用量减幅约2.5%,继续保持负增长。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4个。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放流各类鱼类苗种7000万尾。
【农牧业品牌】 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盟大米、河套向日葵、赤峰小米、呼伦贝尔草原羊肉、鄂托克阿尔巴斯绒山羊、乌海葡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原羊、敖汉小米等11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杭锦后旗河套向日葵、锡林郭勒草原肉羊、乌兰察布马铃薯、赤峰小米、通辽市科尔沁牛、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绒山羊、呼伦贝尔草原羊、乌海葡萄、阿拉善白绒山羊等9个地区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创建规划(2019—2022年)》,创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奶牛、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鄂尔多斯细毛羊、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双峰驼、通辽市开鲁县开鲁红干椒、乌兰察布市燕麦、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白马、巴彦淖尔市河套番茄、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肉苁蓉、赤峰市喀喇沁旗中药材、兴安盟阿尔山市阿尔山卜留克等10个自治区级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
【农村牧区改革】 完成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家庭承包耕地确权面积达到98%,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证率94%,85%的旗县(市、区)土地确权数据汇交农业农村部;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嘎查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11222个嘎查村清产核资数据录入农业农村部数据管理系统;95%的嘎查村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确认成员1292万人;5615个嘎查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农牧厅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印发《关于印发深化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担保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和融资担保业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2019年深化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融资担保贷款项目指南的通知》,出台《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工作措施》,推动提升小农牧户发展水平。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9.5万人,家庭农牧场2.2万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1万个;建设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320家,带动农牧业企业553个、农牧民合作社1780个、家庭农牧场820个。设立担保风险补偿金4000万元,为农牧企业融资担保贷款金额1亿余元。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比例稳定在82%,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54%。稳步推进国有农牧场企业化改革,73个国有农牧场进行公司化改革,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产业扶贫】 实施农牧业产业精准扶贫行动,探索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办法措施,开展扶贫巡视整改,年内实现6.5万人脱贫,完成24个国有贫困农牧场的脱贫认定工作。强化顶层设计,修编完善57个旗县产业扶贫项目规划,细化20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召开全区产业精准扶贫政金企对接会和产业精准扶贫现场会,实现投放贷款119.8亿元。聚力产业发展,向贫困旗县倾斜农牧业产业发展资金超过140亿元,支持强劳力贫困户发展肉羊、肉牛、马铃薯、玉米等优势主导产业;健全减贫带贫机制,指导贫困旗县创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189家,引导656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605个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直接带动2.3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北京市扶贫双创中心内蒙古馆开业运营,有22家贫困地区京东“特产馆”上线运营,有15个贫困旗县与首农集团签订直采业务,建设委托加工和直采基地11个,贫困地区线上销售农畜产品超过20亿元。强化技术服务,组建三级专家团队230个,选聘1.2万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对20个待摘帽旗县开展科技包联服务,累计开展培训班3800余期,培训指导贫困户35.5万户次,进一步增强产业扶贫精准度。
【兽医卫生管理】 果断规范处置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局野猪非洲猪瘟疫情,累计排查生猪6.4亿头次,全区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两项制度”落实100%,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全年免疫动物5.7亿头只次,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247万头份,合格率均在70%以上。完成产地检疫畜禽5486万头(只、羽)、屠宰检疫畜禽1929万头(只、羽)。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二维码追溯系统注册、使用率均100%,全区兽药合格率为98.5%。积极探索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指导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部分旗县开展政府购买防疫服务试点和3家第三方兽医检测机构建设。在通辽市等6个盟市的14个牧区旗实施国家动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有效处置巴林左旗牛口蹄疫疫情和呼伦贝尔市马流产疫情。配合卫健部门处置额济纳旗人感染H7N9疫情;全面做好鼠疫疫情防控工作。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行动计划,完善农畜产品质量监测和安全追溯体系,共监测12个盟市70余个旗县(市、区)131个品种的23531批次农蓄水产品,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建设214个标准化乡镇监管站,新增杭锦后旗等6个旗县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累计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县48个。培育“三品一标”用标企业1222家、产品总数3623个、产品产量1404.5万吨,认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24个,有机农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农村牧区政策落实】 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惠农惠牧资金230.94亿元,其中:党中央财政资金195.25亿元,自治区财政资金16.9亿元,党中央预算内投资18.79亿元。已将农牧民补助奖励任务0.68亿公顷、45.745亿元(其中禁牧0.27万公顷,29.24亿元;草畜平衡0.41亿公顷,16.5亿元)全部落实到盟市旗县;全面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641亿元,全区共补贴机具6.09万台,受益农牧户5.1万户。
【专项整治工作】 “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圆满收官,按时完成25447个、426.01公顷“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任务,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持续推进“一湖两海”面源污染防治,乌梁素海周边实现控肥6956吨、控药65.5吨,岱海周边新增高效节水改造0.095万公顷,呼伦湖核心区实施禁牧3.33万公顷,“一湖两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4.1%。农牧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推进,开展专项行业整治676次,督导检查586次,维护农村牧区社会稳定。化解全区“新农村建设”10项工程外直接相关项目拖欠工程款149.3亿元,完成年度化债任务。
(撰稿人:徐冰雪 包阿古鞑拇)
【概况】 2019年,机构改革,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农牧办)设在农牧厅,党委农牧办设置党委农牧办秘书处,负责处理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核定行政编制153名,厅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处、法规处(综合执法局)、政策和改革处、发展规划处、计划财务处、乡村产业发展处、农村牧区社会事业促进处、农村牧区合作经济指导处、市场与信息化处、对外合作处、科技教育处(农牧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种植业管理处(农药管理处)、畜牧局、兽医局、饲料饲草处、渔业渔政管理局、农垦局、种业管理处、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农田建设管理处22个处室局,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5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个。
机构改革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自治区农牧厅涉及多项职能的划入和划出。其中,划入的职责分别是原自治区党委农牧办的职能整体划入,从自治区国土厅划入农田整理项目管理职责,从自治区水利厅划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职责,从自治区发改委划入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从自治区财政厅划入农业综合开发办整体职责。划出的职责有,草原监督管理职责划转到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草原防火职责划转到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转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草原资源调查确权登记职责划转到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划转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共转入人员35人,其中,转入行政人员25人,转入事业人员10人;共转出人员137人,其中,行政人员6人,参公事业人员31人,事业人员100人。划出厅草原处和自治区草原监督管理局、自治区草原工作站、自治区渔业船舶检验站、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机构等4个事业单位,从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划出挂牌职能(自治区农村生态能源环保站)和2名编制,划入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着力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计划,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梯次展开,产业振兴扎实有效,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印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实施方案;建设以东部玉米、阴山北麓马铃薯、中东部肉牛、草原牧区肉羊等优势产业为重点的15个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培育形成奶产业、玉米产业2个千亿级,肉羊、肉牛、羊绒、马铃薯、小麦、杂粮杂豆、向日葵、蔬菜和饲草产业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19年,全区粮食产量365.25亿公斤,排名稳居全国第八,肉类产量264.6万吨,渔业产量12.6万吨;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连续6年保持在96%以上;农村牧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5238元,增长10.7%,继续保持“两个高于”。
【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888.6万公顷,同比增长0.7%;粮食播种面积682.8万公顷,同比增长0.6%;全区粮食总产量365.25亿公斤。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65.65万公顷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83.78万公顷。实施耕地轮作试点项目40万公顷,进一步压减“镰刀弯”冷凉干旱地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1.53万公顷,青贮玉米、大豆、苜蓿种植面积分别为101.33万公顷、119万公顷、53.33万公顷,人工种草保有面积385.8万公顷,新增高标准农田34.33万公顷,实施盐碱地改良4.11万公顷,开展保护性耕作160.6万公顷,深松深翻100万公顷,全区粮经饲比例为65.9∶18.3∶15.8。
【畜牧业生产】 畜牧生产实现“十五连稳”,年末牲畜存栏数7192.4万头(只),同比下降1.2%。其中,生猪存栏429.6万头,同比下降13.6%;牛存栏626.1万头,同比增长1.6%;羊存栏5975.9万只,同比下降0.4%。肉类总产量264.6万吨。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内蒙古奶业振兴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奶业振兴具体政策措施》《关于推动全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奶牛存栏122.5万头,同比增长1.38%,牛奶产量577.2万吨,同比增长2.06%。在保证全区猪肉自给的同时,净调出生猪50.2万头。
【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2019年,在全域开展“厕所革命”的基础上,启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十县百乡千村”示范行动,分一类、二类、三类县梯次推进,新建和改造提升卫生户厕21.5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6.3个百分点,22.4%,全区旅游厕所5370座。全区88%的行政村(嘎查)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926个存量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完成整治。1521个行政村(嘎查)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牧业生产废弃物933.9万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7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5.79%;清理残垣断壁3.2万处。全区建制行政村道路硬化率98%以上;已建成24个国家卫生县城(乡镇)、474个自治区卫生旗县(苏木、乡镇)、5131个卫生嘎查村;全区村庄绿化率27.48%。
【农牧业产业化】 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37.4亿元,同比增长6.5%;完成增加值984.9亿元,同比增长5.7%;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64%;自治区级及以上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638家,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共46家。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和产业融合发展,支持9个乡镇苏木开展农牧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支持22个旗县实施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示范乡镇项目;实施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新增10个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共82个,自治区“一村一品”专业村镇718个。
【农牧业科技】 实施农牧业科技支撑行动,强化供种能力,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09个,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和牙克石市被确定为国家马铃薯制种大县,建设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2万公顷;区内培育的2头荷斯坦种公牛排名进入国际前100名,5头进入国内前20名,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三河牛种公牛质量继续提升;积极落实白绒山羊、双峰驼、乌珠穆沁羊国家保种任务,启动1.5万匹蒙古马保护。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5%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6%以上。获得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5项,其中玉米浅埋滴灌节水控肥增效等4项工作获得一等奖。
【农牧业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2854个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在57个畜牧旗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5.79%。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地膜回收处理,2019年全区在22个旗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新增转化利用秸秆230万吨,带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84.5%;15个旗县实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带动全区地膜回收率72%。推进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63.93万公顷,同比增长12%;全区化肥使用量减幅约2.3%;农药使用量减幅约2.5%,继续保持负增长。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4个。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放流各类鱼类苗种7000万尾。
【农牧业品牌】 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盟大米、河套向日葵、赤峰小米、呼伦贝尔草原羊肉、鄂托克阿尔巴斯绒山羊、乌海葡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原羊、敖汉小米等11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杭锦后旗河套向日葵、锡林郭勒草原肉羊、乌兰察布马铃薯、赤峰小米、通辽市科尔沁牛、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绒山羊、呼伦贝尔草原羊、乌海葡萄、阿拉善白绒山羊等9个地区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创建规划(2019—2022年)》,创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奶牛、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鄂尔多斯细毛羊、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双峰驼、通辽市开鲁县开鲁红干椒、乌兰察布市燕麦、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白马、巴彦淖尔市河套番茄、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肉苁蓉、赤峰市喀喇沁旗中药材、兴安盟阿尔山市阿尔山卜留克等10个自治区级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
【农村牧区改革】 完成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家庭承包耕地确权面积达到98%,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证率94%,85%的旗县(市、区)土地确权数据汇交农业农村部;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嘎查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11222个嘎查村清产核资数据录入农业农村部数据管理系统;95%的嘎查村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确认成员1292万人;5615个嘎查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农牧厅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印发《关于印发深化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担保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和融资担保业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2019年深化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融资担保贷款项目指南的通知》,出台《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工作措施》,推动提升小农牧户发展水平。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9.5万人,家庭农牧场2.2万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1万个;建设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320家,带动农牧业企业553个、农牧民合作社1780个、家庭农牧场820个。设立担保风险补偿金4000万元,为农牧企业融资担保贷款金额1亿余元。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比例稳定在82%,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54%。稳步推进国有农牧场企业化改革,73个国有农牧场进行公司化改革,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产业扶贫】 实施农牧业产业精准扶贫行动,探索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办法措施,开展扶贫巡视整改,年内实现6.5万人脱贫,完成24个国有贫困农牧场的脱贫认定工作。强化顶层设计,修编完善57个旗县产业扶贫项目规划,细化20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召开全区产业精准扶贫政金企对接会和产业精准扶贫现场会,实现投放贷款119.8亿元。聚力产业发展,向贫困旗县倾斜农牧业产业发展资金超过140亿元,支持强劳力贫困户发展肉羊、肉牛、马铃薯、玉米等优势主导产业;健全减贫带贫机制,指导贫困旗县创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189家,引导656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605个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直接带动2.3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北京市扶贫双创中心内蒙古馆开业运营,有22家贫困地区京东“特产馆”上线运营,有15个贫困旗县与首农集团签订直采业务,建设委托加工和直采基地11个,贫困地区线上销售农畜产品超过20亿元。强化技术服务,组建三级专家团队230个,选聘1.2万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对20个待摘帽旗县开展科技包联服务,累计开展培训班3800余期,培训指导贫困户35.5万户次,进一步增强产业扶贫精准度。
【兽医卫生管理】 果断规范处置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局野猪非洲猪瘟疫情,累计排查生猪6.4亿头次,全区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两项制度”落实100%,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全年免疫动物5.7亿头只次,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247万头份,合格率均在70%以上。完成产地检疫畜禽5486万头(只、羽)、屠宰检疫畜禽1929万头(只、羽)。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二维码追溯系统注册、使用率均100%,全区兽药合格率为98.5%。积极探索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指导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部分旗县开展政府购买防疫服务试点和3家第三方兽医检测机构建设。在通辽市等6个盟市的14个牧区旗实施国家动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有效处置巴林左旗牛口蹄疫疫情和呼伦贝尔市马流产疫情。配合卫健部门处置额济纳旗人感染H7N9疫情;全面做好鼠疫疫情防控工作。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行动计划,完善农畜产品质量监测和安全追溯体系,共监测12个盟市70余个旗县(市、区)131个品种的23531批次农蓄水产品,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建设214个标准化乡镇监管站,新增杭锦后旗等6个旗县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累计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县48个。培育“三品一标”用标企业1222家、产品总数3623个、产品产量1404.5万吨,认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24个,有机农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农村牧区政策落实】 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惠农惠牧资金230.94亿元,其中:党中央财政资金195.25亿元,自治区财政资金16.9亿元,党中央预算内投资18.79亿元。已将农牧民补助奖励任务0.68亿公顷、45.745亿元(其中禁牧0.27万公顷,29.24亿元;草畜平衡0.41亿公顷,16.5亿元)全部落实到盟市旗县;全面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641亿元,全区共补贴机具6.09万台,受益农牧户5.1万户。
【专项整治工作】 “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圆满收官,按时完成25447个、426.01公顷“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任务,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持续推进“一湖两海”面源污染防治,乌梁素海周边实现控肥6956吨、控药65.5吨,岱海周边新增高效节水改造0.095万公顷,呼伦湖核心区实施禁牧3.33万公顷,“一湖两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4.1%。农牧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推进,开展专项行业整治676次,督导检查586次,维护农村牧区社会稳定。化解全区“新农村建设”10项工程外直接相关项目拖欠工程款149.3亿元,完成年度化债任务。
(撰稿人:徐冰雪 包阿古鞑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