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卷
【概况】 2019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方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岗位聘任实施方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科技项目资金绩效支出管理办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关于加快预算执行支出进度考核办法(试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行政业务工作督查督办管理办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文件传阅批办流程》《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制定》等8项制度;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务会会议制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处级干部请销假制度》等6项制度。以上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激发了创新活力。例如,行政业务工作督查督办制度的执行,积极推动全院工作效率的提升;以业绩优先,兼顾资历,分类评价的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制度的执行,提高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积极性;根据科技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支出进度,实行绩效发放和相应惩罚制度的执行,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等等。2019年,争取到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53项,经费达1.13亿元(项目与经费数与上年持平),其中,国家级项目36项,经费3994万元;自治区级项目217项,经费达7366万元。获省部级奖励12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3项。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2个、畜种1个,审定标准60项,发表科技论文160余篇。
【科技项目】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方风沙区油沙豆防风固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蒙抗逆、优质、丰产大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2项;获批自治区重大项目“农牧交错区农田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项;获批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河套灌区小麦向日葵新品种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中试与示范”“农区肉羊绿色高效繁育技术集成应用与产业化示范推广”两项。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主持的《基于全程机械化的甜菜新品种引育及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模式的研发与推广》项目,提高甜菜单产52%以上,新增经济效益近14亿元;《啤饲兼用型大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亩增产40公斤以上,新增经济效益近1.1亿元;《规模化舍饲养殖条件下羊疫病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使示范区羊发病率降低6.5个百分点,死淘率降低3.4个百分点,新增经济效益近1000万元;《内蒙古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挖掘、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推广牧草新品种近100万公顷,新增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洋葱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育成两个新品种,提高亩产13.6%,新增经济效益近1.7亿元;“向日葵列当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项目,为我国向日葵产业挽回经济损失近9.5亿元。获得显著成果的项目还很多,这里就不列举。学科设置进一步完善。对各学科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完善,确立涵盖种植业、养殖业、草业、其他等4个大类27个研究学科,76个学科领域,139个重点研究方向,139个研究团队。
【人才队伍建设】 2019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该奖是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唯一获得者,也是该奖项自1994年设立以来在内蒙古和国家驻内蒙古教学、科研、企业机构中第7位获得者)、1人获“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3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领军人才、7人入选“草原英才”、5个团队获批“草原英才”创新团队、13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4人入选自治区“511人才培养工程”。全院在职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名,自治区“草原英才”人选47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35个。利用自治区人才专项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32名,4名引进人才获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才项目资助。
【科研平台条件】 2019年,获批成为“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是自治区唯一一家被授予该称号的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单位。“肉羊遗传资源评价与繁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成为自治区2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之一。获批“国家土壤质量武川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农业环境四子王观测实验站”1个、“生态草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特色农作物研发创新平台能力提升建设项目”1项。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落户到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自治区将以项目形式给予支持,为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提供良好的转移转化平台。除此之外,院试验基地复垦、四子王科研基地草场征用、托克托科研基地灌溉农渠修建,武川、巴音哈太基地建设等工作都在有序开展。
【科技成果示范推广】 2019年,在全区3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个,促进农牧民增收近4600万元、农牧业增效达4.6亿元,有力推动当地乡村农牧业经济发展。“院地共建”科技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化。与巴彦淖尔市围绕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在小麦、向日葵绿色防控、特色果蔬、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甜菜、肉羊、绒山羊等7个产业领域开展了合作,累计落实经费420万元,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余项,使农牧民增收近4000万元;与通辽市围绕肉牛产业与玉米高效节水为重点开展合作,示范推广良种肉牛2400头、水肥一体化等技术0.14万公顷;与乌兰察布市围绕马铃薯、冷凉蔬菜产业开展合作,示范推广新品种6个,示范区面积400公顷;与呼伦贝尔市围绕草原生态与牧区现代化开展合作,完成牧区生态现状评估报告,建立了首个牧区人地关系模型以及牧区生态退化指数。与杭锦后旗围绕小麦、向日葵、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开展合作,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6项,建立核心示范区180公顷;四子王旗围绕肉羊新品种选育、疫病防控开展合作,示范推广良种肉羊1.3万只,项目区羊呼吸道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科技扶贫成果丰硕。以贫困区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对口支援、精准扶贫”为核心,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化德县,通辽市库伦旗等地建立了32个科技扶贫点,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个,累计服务贫困户近700个,平均每户增加收入近2000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成果宣传力度及科技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院史展览厅圆满建成,先后接待国家和自治区的领导、学者等20余次,为全方位展现呼和浩特分院发展历程和科技成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利用电视、电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科技成果100余次,提升影响力。开通“内蒙古农牧通”,建立了专家与农牧民之间即时联系的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培训农牧业技术人员、农牧民近1.2万人次、发放科普材料近3.3万份,为广大农村牧区送去了科技服务。
【科技合作交流】 2019年,由呼和浩特市农机院发起的“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参加“东北秸秆综合利用创新联盟”“西北农林科技创新联盟”“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丝绸之路优质特色农产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等8个创新联盟,其中“东北秸秆综合利用创新联盟”获农业部标杆联盟(全国获此殊荣的联盟仅有13家)。与澳大利亚、英国、日本、蒙古、法国等10余个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序开展。依托国家和自治区外专局项目,先后邀请14位国外农牧业领域专家到呼和浩特分院进行学术交流,派出14团组38人次出访蒙古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等9个国家,学习国外农牧业领域先进技术与研究方法。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及各省级科研院校间的科技合作有序进行,联合申报的部分科技项目获得资助,合作攻关的部分科技难题取得突破。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刘以训、刘旭、陈剑平、罗锡文、方智远、宋宝安等6位院士和1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分院做专题报告,带来先进的研究理念,为提升全区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智库作用发挥】 2019年,承担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内蒙古牧区现代化研究》,编制了《内蒙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关于加强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支撑的建议》《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提案》《重视和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牧业量水而行协调发展战略》《关于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助推我区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科技创新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决策咨询报告7份,以智库成果的形式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自治区相关领导对部分报告做出重要批示,这些智库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咨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其中,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体系的建议,作为自治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举措之一,写入了2020年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
【学术刊物】 《北方农业学报》《畜牧与饲料科学》《现代农业》《当代畜禽养殖业》《内蒙古畜牧业》“五刊”办刊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北方农业学报》《畜牧与饲料科学》两刊入选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北方农业学报》申报了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已进入审核阶段。《现代农业》《当代畜禽养殖业》《内蒙古畜牧业》录用优质稿件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重新进行版式和格式的规范化标准化调整。
【后勤服务】 实施办公区、家属区供暖并入市政供热管网工程,解决家属区多年以来的供热问题。完成110千伏双回路供电接入,为办公区、家属区提供稳定供电。进一步改善道路、管网、监控等基础设施和职工食堂环境,院会展中心内部重新修缮设置,有效处置危废品及废弃生物制剂。院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网站更新工作稳步推进,为广大职工的办公提供保障。
【离退休人员工作】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了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合理提高了离休干部护理费、给11名厅级干部进行了体检。丰富离退休人员学习和生活,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歌唱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等活动。职工医疗保险服务工作有序开展,给32名职工办理了慢性病手续。
【干部职工待遇】 为375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发放住房补贴;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给符合规定人员补发有毒有害津贴;组织414名职工参加自治区“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行动”;对全院在职职工工作合同进行了重新整理归档;对部分职工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进行了重新核算。
(撰稿人:张喜彦)
【概况】 2019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方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岗位聘任实施方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科技项目资金绩效支出管理办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关于加快预算执行支出进度考核办法(试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行政业务工作督查督办管理办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文件传阅批办流程》《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制定》等8项制度;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务会会议制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处级干部请销假制度》等6项制度。以上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激发了创新活力。例如,行政业务工作督查督办制度的执行,积极推动全院工作效率的提升;以业绩优先,兼顾资历,分类评价的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制度的执行,提高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积极性;根据科技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支出进度,实行绩效发放和相应惩罚制度的执行,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等等。2019年,争取到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53项,经费达1.13亿元(项目与经费数与上年持平),其中,国家级项目36项,经费3994万元;自治区级项目217项,经费达7366万元。获省部级奖励12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3项。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2个、畜种1个,审定标准60项,发表科技论文160余篇。
【科技项目】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方风沙区油沙豆防风固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蒙抗逆、优质、丰产大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2项;获批自治区重大项目“农牧交错区农田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项;获批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河套灌区小麦向日葵新品种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中试与示范”“农区肉羊绿色高效繁育技术集成应用与产业化示范推广”两项。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主持的《基于全程机械化的甜菜新品种引育及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模式的研发与推广》项目,提高甜菜单产52%以上,新增经济效益近14亿元;《啤饲兼用型大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亩增产40公斤以上,新增经济效益近1.1亿元;《规模化舍饲养殖条件下羊疫病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使示范区羊发病率降低6.5个百分点,死淘率降低3.4个百分点,新增经济效益近1000万元;《内蒙古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挖掘、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推广牧草新品种近100万公顷,新增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洋葱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育成两个新品种,提高亩产13.6%,新增经济效益近1.7亿元;“向日葵列当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项目,为我国向日葵产业挽回经济损失近9.5亿元。获得显著成果的项目还很多,这里就不列举。学科设置进一步完善。对各学科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完善,确立涵盖种植业、养殖业、草业、其他等4个大类27个研究学科,76个学科领域,139个重点研究方向,139个研究团队。
【人才队伍建设】 2019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该奖是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唯一获得者,也是该奖项自1994年设立以来在内蒙古和国家驻内蒙古教学、科研、企业机构中第7位获得者)、1人获“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3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领军人才、7人入选“草原英才”、5个团队获批“草原英才”创新团队、13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4人入选自治区“511人才培养工程”。全院在职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名,自治区“草原英才”人选47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35个。利用自治区人才专项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32名,4名引进人才获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才项目资助。
【科研平台条件】 2019年,获批成为“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是自治区唯一一家被授予该称号的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单位。“肉羊遗传资源评价与繁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成为自治区2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之一。获批“国家土壤质量武川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农业环境四子王观测实验站”1个、“生态草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特色农作物研发创新平台能力提升建设项目”1项。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落户到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自治区将以项目形式给予支持,为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提供良好的转移转化平台。除此之外,院试验基地复垦、四子王科研基地草场征用、托克托科研基地灌溉农渠修建,武川、巴音哈太基地建设等工作都在有序开展。
【科技成果示范推广】 2019年,在全区3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个,促进农牧民增收近4600万元、农牧业增效达4.6亿元,有力推动当地乡村农牧业经济发展。“院地共建”科技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化。与巴彦淖尔市围绕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在小麦、向日葵绿色防控、特色果蔬、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甜菜、肉羊、绒山羊等7个产业领域开展了合作,累计落实经费420万元,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余项,使农牧民增收近4000万元;与通辽市围绕肉牛产业与玉米高效节水为重点开展合作,示范推广良种肉牛2400头、水肥一体化等技术0.14万公顷;与乌兰察布市围绕马铃薯、冷凉蔬菜产业开展合作,示范推广新品种6个,示范区面积400公顷;与呼伦贝尔市围绕草原生态与牧区现代化开展合作,完成牧区生态现状评估报告,建立了首个牧区人地关系模型以及牧区生态退化指数。与杭锦后旗围绕小麦、向日葵、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开展合作,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6项,建立核心示范区180公顷;四子王旗围绕肉羊新品种选育、疫病防控开展合作,示范推广良种肉羊1.3万只,项目区羊呼吸道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科技扶贫成果丰硕。以贫困区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对口支援、精准扶贫”为核心,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化德县,通辽市库伦旗等地建立了32个科技扶贫点,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个,累计服务贫困户近700个,平均每户增加收入近2000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成果宣传力度及科技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院史展览厅圆满建成,先后接待国家和自治区的领导、学者等20余次,为全方位展现呼和浩特分院发展历程和科技成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利用电视、电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科技成果100余次,提升影响力。开通“内蒙古农牧通”,建立了专家与农牧民之间即时联系的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培训农牧业技术人员、农牧民近1.2万人次、发放科普材料近3.3万份,为广大农村牧区送去了科技服务。
【科技合作交流】 2019年,由呼和浩特市农机院发起的“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参加“东北秸秆综合利用创新联盟”“西北农林科技创新联盟”“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丝绸之路优质特色农产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等8个创新联盟,其中“东北秸秆综合利用创新联盟”获农业部标杆联盟(全国获此殊荣的联盟仅有13家)。与澳大利亚、英国、日本、蒙古、法国等10余个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序开展。依托国家和自治区外专局项目,先后邀请14位国外农牧业领域专家到呼和浩特分院进行学术交流,派出14团组38人次出访蒙古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等9个国家,学习国外农牧业领域先进技术与研究方法。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及各省级科研院校间的科技合作有序进行,联合申报的部分科技项目获得资助,合作攻关的部分科技难题取得突破。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刘以训、刘旭、陈剑平、罗锡文、方智远、宋宝安等6位院士和1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分院做专题报告,带来先进的研究理念,为提升全区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智库作用发挥】 2019年,承担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内蒙古牧区现代化研究》,编制了《内蒙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关于加强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支撑的建议》《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提案》《重视和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牧业量水而行协调发展战略》《关于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助推我区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科技创新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决策咨询报告7份,以智库成果的形式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自治区相关领导对部分报告做出重要批示,这些智库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咨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其中,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体系的建议,作为自治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举措之一,写入了2020年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
【学术刊物】 《北方农业学报》《畜牧与饲料科学》《现代农业》《当代畜禽养殖业》《内蒙古畜牧业》“五刊”办刊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北方农业学报》《畜牧与饲料科学》两刊入选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北方农业学报》申报了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已进入审核阶段。《现代农业》《当代畜禽养殖业》《内蒙古畜牧业》录用优质稿件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重新进行版式和格式的规范化标准化调整。
【后勤服务】 实施办公区、家属区供暖并入市政供热管网工程,解决家属区多年以来的供热问题。完成110千伏双回路供电接入,为办公区、家属区提供稳定供电。进一步改善道路、管网、监控等基础设施和职工食堂环境,院会展中心内部重新修缮设置,有效处置危废品及废弃生物制剂。院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网站更新工作稳步推进,为广大职工的办公提供保障。
【离退休人员工作】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了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合理提高了离休干部护理费、给11名厅级干部进行了体检。丰富离退休人员学习和生活,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歌唱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等活动。职工医疗保险服务工作有序开展,给32名职工办理了慢性病手续。
【干部职工待遇】 为375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发放住房补贴;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给符合规定人员补发有毒有害津贴;组织414名职工参加自治区“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行动”;对全院在职职工工作合同进行了重新整理归档;对部分职工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进行了重新核算。
(撰稿人:张喜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