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龚明珠(8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光
区 长:武志杰
政协主席:张广明
武装部长:孙国昌
政 委:李永清
【概况】临河区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腹部,为巴彦淖尔市政府所在地。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以乌加河为界,与乌拉特中旗相邻,东接五原县,西与杭锦后旗毗连。总面积2 354平方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383公里,距首都北京1 050公里(铁路里程)。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0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01.5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11.0%。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50: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 37 684元。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27.2%。税收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29.0%,占全部财政收入的49.0%。地方财政支出28.9亿元,增长54.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分别比去年增长40.3%、19.0%、56.6%、19.7%、98.1%、398.9%。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61.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9%。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09.2万亩,同上年持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5.7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增长3.5 %,粮食总产量为63.5万吨,比上年增加5.9万吨,增长10.2%。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亿公斤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三年被 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02.6万亩,比上年减少3.7万亩,减少3.6%。
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4.7万千瓦,增长5.2%。机耕面积达155.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49.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1.2%;机械收获面积80.3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8.4%。农村用电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化肥施用量6.4万吨。新增设施农业1.2万亩,总面积达3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厂25个。土地新增流转面积6.4万亩,累计突破35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8.5万亩,土地整理8万亩,节水改造5.2万亩;新修农村小油路51公里。
【畜牧业】年末全区家畜总头数159.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3.1万头(只),减幅1.9%;家畜饲养量达到440.8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0.4万头(只)。牛存栏2.7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羊存栏141.3万只,比上年减少1.8%。羊饲养量达到400.9万只,减幅4.6%。羊出栏259.7万只,减幅6.1%。生猪存栏11.8万头,比上年减少3.3%;生猪饲养量32.3万头,比上年减少2.5%。出栏肉猪17.4万头,比上年增长1%。
【林业】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5万亩;木材产量1.4万立方米。现在全区有林面积为56.6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4.1万亩,灌木林地面积4.75万亩,林网四旁植树面积7.76万亩,森林覆盖率16.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97万立方米。
【工业】全年工业增加值85.4亿元,可比价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2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22.2%;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26.5%;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0.7亿元和29.3亿元,增长11.6%和39.6%。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2.1亿元,增长21.2%。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82.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8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5.6亿元,增长25.0%。从城乡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0亿元,增长24.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82.8%。
【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4.0亿元,增长12.7%。其中,引进国内(自治区外)资金40亿元,增长13.3%;引进自治区内(市外)资金14亿元,增长11.1%。
【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亿元,增长19.6%。分城乡看,城市实现零售额57.6亿元,增长20.2%;农村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增长16.8%。从行业分组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6.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7亿元,增长19.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亿元,增长28.3%。
【旅游业】全年接待和出行游客达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亿元。拥有旅行社17家,星级饭店7家,国家AA级景区1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景区1家,农家林家渔家乐50余家,指定旅游产品销售企业1家。
【环境保护】全年完成COD减排量936.06吨,完成氨氮减排量529吨,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量6 460吨,分别超任务4.5%、333.4%和37.4%。黄河临河段水质连续7年稳定在地表水三类标准以内,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污水处理量1 465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11.6万吨。建成年处理量为815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与房地产开发公司配套建设完成转运站16座和水厕20座。改建地坑式垃圾转运站8座,购置配备垃圾集装箱10个。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799.1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48.4公顷。
【交通】全年建设道路工程153公里,道路养护849公里,完成养护投资223万元。路政巡查率达90%以上,路政案件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超限率严格控制在5%以内。临河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 4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公里,国省道134公里,县道262公里,乡道675公里,村道2 373公里。
全年各种运输完成货运量1 512.5万吨,增长9.4%。完成旅客运输总量1 463万人,增长9.3%。民用汽车保有量13.9万辆。全区共有公共汽车线路9条,拥有公交车111辆,营运里程达到970万公里。拥有客运出租运营车1 236辆。
【邮电】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亿元,增长12.6%。拥有固定电话用户9.5万户,下降18.1%;移动电话用户87.2万户,增长62.1%;互联网用户达到10.9万户,增长98.2 %。
【金融保险】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00.2亿元,增长15.6%。贷款余额达238.8亿元,增长22.0%。贸易融资3.1亿元,同比增长82.4%。证券公司股民开户数为3 572户,证券交易额为70.8亿元。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39.1%。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3亿元,增长100.3%。
【科技】全年共获得授权专利60件。全区现有民营科技企业45家,其中13家企业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民营科技型企业。认定有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有自治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家,市级科技创新示范企业9家。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在全区建设了10个项目新、品种多、参与农户广、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面积达1万多亩,共试验示范新技术60多项,新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95%以上。全区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2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家;地震观测台站2个。
【教育】临河辖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3所,在校学生10.4万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7 188人,专任教师455人;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42万人,专任教师619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3.53万人,专任教师2 151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3.25万人,专任教师2 324人。拥有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14 266人,教师336人。拥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79人,专任教师43人。
【文化】全区共组建群众艺术协会20个,会员达2 000多人。有影剧院1座、文化艺术馆2座、档案馆1座、图书馆2座、报社1家、博物馆1座。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9%;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3%。有线电视用户达8.9万户。全年出版报纸996.8万份。
【卫生】全区拥有卫生机构492个,其中医院16所,卫生院1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所,妇幼保健院(所、站)2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所,村卫生室176所,诊所、卫生室243所,其他卫生机构12所;拥有床位3 68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 751人,其中执业医师1 685人,药剂师361人,检验师17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48人。
【体育】实施“体育亮街”工程,出资40多万元购买体育健身路径14套。全年共举行15项群众性体育比赛。
【人口人民生活】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4.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2万人,乡村人口20.43万人。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4.15‰,人口自然增长率3.95‰。
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 470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12 471元,增长19.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5%。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34 815元,增长14.5%。农村居民均纯收入9 864元,比上年增加1 287元,增长15.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 044元,增长5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6%。
【就业培训】年末,全区从业人员30.5万人,增长2.4%,城镇新增就业3 63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 02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其中转移6个月以上3.0万人。城镇就业再就业培训2 776人,培训后实现就业2 447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 068人;创业培训1 136人,其中培训后成功创业699人。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70万元,发放贷款1 362万元。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个。核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核定征缴失业保险费408万元。
【社会保障】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8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8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6.4万人,全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3.3万人,参合率98.5%。全年累计报销医疗费4 776.6万元。
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由上年的300元增加到330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上年的1 650元增加到2 050元。全区城镇低保户共有6 618户、13 739人,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6 235.4万元;农村低保户共有9 310户、12 120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2 496.2万元。全区共有五保供养对象1 243人,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350多万元。
已建成的廉租住房小区共4个,建设规模7.8万平方米、1 695套。全区住房保障覆盖面已达4 331户、10 767人,全年发放租赁补贴资金839万元。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龚明珠(8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光
区 长:武志杰
政协主席:张广明
武装部长:孙国昌
政 委:李永清
【概况】临河区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腹部,为巴彦淖尔市政府所在地。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以乌加河为界,与乌拉特中旗相邻,东接五原县,西与杭锦后旗毗连。总面积2 354平方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383公里,距首都北京1 050公里(铁路里程)。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0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01.5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11.0%。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50: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 37 684元。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27.2%。税收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29.0%,占全部财政收入的49.0%。地方财政支出28.9亿元,增长54.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分别比去年增长40.3%、19.0%、56.6%、19.7%、98.1%、398.9%。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61.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9%。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09.2万亩,同上年持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5.7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增长3.5 %,粮食总产量为63.5万吨,比上年增加5.9万吨,增长10.2%。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亿公斤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三年被 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02.6万亩,比上年减少3.7万亩,减少3.6%。
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4.7万千瓦,增长5.2%。机耕面积达155.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49.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1.2%;机械收获面积80.3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8.4%。农村用电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化肥施用量6.4万吨。新增设施农业1.2万亩,总面积达3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厂25个。土地新增流转面积6.4万亩,累计突破35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8.5万亩,土地整理8万亩,节水改造5.2万亩;新修农村小油路51公里。
【畜牧业】年末全区家畜总头数159.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3.1万头(只),减幅1.9%;家畜饲养量达到440.8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0.4万头(只)。牛存栏2.7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羊存栏141.3万只,比上年减少1.8%。羊饲养量达到400.9万只,减幅4.6%。羊出栏259.7万只,减幅6.1%。生猪存栏11.8万头,比上年减少3.3%;生猪饲养量32.3万头,比上年减少2.5%。出栏肉猪17.4万头,比上年增长1%。
【林业】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5万亩;木材产量1.4万立方米。现在全区有林面积为56.6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4.1万亩,灌木林地面积4.75万亩,林网四旁植树面积7.76万亩,森林覆盖率16.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97万立方米。
【工业】全年工业增加值85.4亿元,可比价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2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22.2%;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26.5%;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0.7亿元和29.3亿元,增长11.6%和39.6%。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2.1亿元,增长21.2%。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82.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8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5.6亿元,增长25.0%。从城乡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0亿元,增长24.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82.8%。
【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4.0亿元,增长12.7%。其中,引进国内(自治区外)资金40亿元,增长13.3%;引进自治区内(市外)资金14亿元,增长11.1%。
【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亿元,增长19.6%。分城乡看,城市实现零售额57.6亿元,增长20.2%;农村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增长16.8%。从行业分组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6.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7亿元,增长19.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亿元,增长28.3%。
【旅游业】全年接待和出行游客达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亿元。拥有旅行社17家,星级饭店7家,国家AA级景区1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景区1家,农家林家渔家乐50余家,指定旅游产品销售企业1家。
【环境保护】全年完成COD减排量936.06吨,完成氨氮减排量529吨,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量6 460吨,分别超任务4.5%、333.4%和37.4%。黄河临河段水质连续7年稳定在地表水三类标准以内,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污水处理量1 465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11.6万吨。建成年处理量为815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与房地产开发公司配套建设完成转运站16座和水厕20座。改建地坑式垃圾转运站8座,购置配备垃圾集装箱10个。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799.1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48.4公顷。
【交通】全年建设道路工程153公里,道路养护849公里,完成养护投资223万元。路政巡查率达90%以上,路政案件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超限率严格控制在5%以内。临河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 4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公里,国省道134公里,县道262公里,乡道675公里,村道2 373公里。
全年各种运输完成货运量1 512.5万吨,增长9.4%。完成旅客运输总量1 463万人,增长9.3%。民用汽车保有量13.9万辆。全区共有公共汽车线路9条,拥有公交车111辆,营运里程达到970万公里。拥有客运出租运营车1 236辆。
【邮电】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亿元,增长12.6%。拥有固定电话用户9.5万户,下降18.1%;移动电话用户87.2万户,增长62.1%;互联网用户达到10.9万户,增长98.2 %。
【金融保险】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00.2亿元,增长15.6%。贷款余额达238.8亿元,增长22.0%。贸易融资3.1亿元,同比增长82.4%。证券公司股民开户数为3 572户,证券交易额为70.8亿元。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39.1%。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3亿元,增长100.3%。
【科技】全年共获得授权专利60件。全区现有民营科技企业45家,其中13家企业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民营科技型企业。认定有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有自治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家,市级科技创新示范企业9家。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在全区建设了10个项目新、品种多、参与农户广、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面积达1万多亩,共试验示范新技术60多项,新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95%以上。全区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2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家;地震观测台站2个。
【教育】临河辖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3所,在校学生10.4万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7 188人,专任教师455人;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42万人,专任教师619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3.53万人,专任教师2 151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3.25万人,专任教师2 324人。拥有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14 266人,教师336人。拥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79人,专任教师43人。
【文化】全区共组建群众艺术协会20个,会员达2 000多人。有影剧院1座、文化艺术馆2座、档案馆1座、图书馆2座、报社1家、博物馆1座。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9%;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3%。有线电视用户达8.9万户。全年出版报纸996.8万份。
【卫生】全区拥有卫生机构492个,其中医院16所,卫生院1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所,妇幼保健院(所、站)2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所,村卫生室176所,诊所、卫生室243所,其他卫生机构12所;拥有床位3 68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 751人,其中执业医师1 685人,药剂师361人,检验师17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48人。
【体育】实施“体育亮街”工程,出资40多万元购买体育健身路径14套。全年共举行15项群众性体育比赛。
【人口人民生活】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4.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2万人,乡村人口20.43万人。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4.15‰,人口自然增长率3.95‰。
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 470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12 471元,增长19.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5%。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34 815元,增长14.5%。农村居民均纯收入9 864元,比上年增加1 287元,增长15.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 044元,增长5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6%。
【就业培训】年末,全区从业人员30.5万人,增长2.4%,城镇新增就业3 63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 02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其中转移6个月以上3.0万人。城镇就业再就业培训2 776人,培训后实现就业2 447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 068人;创业培训1 136人,其中培训后成功创业699人。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70万元,发放贷款1 362万元。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个。核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核定征缴失业保险费408万元。
【社会保障】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8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8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6.4万人,全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3.3万人,参合率98.5%。全年累计报销医疗费4 776.6万元。
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由上年的300元增加到330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上年的1 650元增加到2 050元。全区城镇低保户共有6 618户、13 739人,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6 235.4万元;农村低保户共有9 310户、12 120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2 496.2万元。全区共有五保供养对象1 243人,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350多万元。
已建成的廉租住房小区共4个,建设规模7.8万平方米、1 695套。全区住房保障覆盖面已达4 331户、10 767人,全年发放租赁补贴资金8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