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
【领导名录】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晓春
政协主席:闫星光
武装部长:段新文
政 委:诗涛(蒙古族)
【概况】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部,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现辖7个镇。面积2 492.2平方公里,人口27.1万人。2011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8︰42︰30,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81.5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生产值达22.73亿元,第二产业生产值达34.73亿元,第三产业生产值达24.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8%、19.6%、17.2%。财政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19.5%,人均GDP29 655元。固定资产总投资88亿元,同比减少3.6%。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 29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 840元,分别同比增长15%和15%。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物价总体小幅上涨,就业困难,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显现,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业】全县农业人口20.1万人,从业人员11.6万人。农作物总播面积197.1万亩,其中,粮食97.24万亩,同比增长2.5%,粮食总产量102 869万斤,同比增长8.92%。经济作物总播面积91.06万亩。粮食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葵、番茄、瓜菜为主,其中,番茄播种面积5.86万亩,同比减少7.5%,产量达62 040万斤,同比减少16.4%。地膜覆盖面积153.76万亩,当年实现农业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6.5%。种植结构呈现出玉米、油葵、黑瓜籽、西瓜增加;花葵、甜菜、药材、蔬菜减少。化肥施用量58 871吨。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园区8个,有农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及组织83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7个,产业化带动85%的农户受益。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10万亩,当年各种类型流转土地31万亩。组织实施以宅基地置换、农村住房改造为主的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达6个村。发放惠农资金1.17亿元,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7 115万元。新建设施农业小区30个,投资2.5亿元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项目31.9万亩。实现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畜牧业】畜牧业生产由规模型养殖向效益型生产转变,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达到139.46万头(只)。牲畜出栏136.6万头(只),商品出栏128.6万头(只),牧业总产值达到14.19亿元,同比增长51%。良种和改良牲畜占牲畜总数的95.7%,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厂21个,猪羊规模饲养比例达到60%。新建肉羊规模养殖户1 268户、养殖场12个。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公司+牧场+农户的饲养模式,进行统一的提供种畜、饲料、经营管理、疫病防治、订单收购。
【林业】以绿化机场、通道工程、农田林网为重点,全年投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植被恢复资金1 366万元。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72万亩,同比增长22.5%。育苗面积4 050亩,中、幼龄林抚育面积5.52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96万株。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 710万元,同比增长41%。
【渔业】全年渔业水产品产量7 057吨,比上年增加514吨,实现渔业总产值达4 133万元。
【水利】投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 170万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进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开工面积32.4万亩,洗挖各级渠沟482千米,完成土方308.6万方,新建各类水工建筑物2 570座。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宣传。投入330万元用于城乡居民自来水工程改造。
【农牧机械】年末全县农牧业机械化总动力88.25万千瓦,同比增长6%。主要农机具有:拖拉机、耕地机、播种机、平地机、收割机、精选机、大棚卷帘机、起垄机。县农机生产企业12家,农机制造业产值达3 860万元。
【工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8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用电量达2.9亿度,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双降。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修编并收储土地1 300亩。为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县财政共投入资金7 859万元、争取专项资金1.6亿元、引进资金28.2亿元。煤焦化、新能源汽车、天然气液化项目引进取得重大进展。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88.9%,同比下降3.6%,产量有增有减。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54亿元,同比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87亿元,同比增长51.5%;利润3 990万元,同比增长118.6%,税收达1.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额为123.2万元,同比下降13.79%。依托农畜产品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的企业,全县有83家。
【建筑业】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企业5家,实现增加值7.19亿元,同比增长6%,施工房屋建筑面积63.57万平方米,已竣工面积31.4万平方米,竣工率为49.4%,建筑企业实现利税2 530万元,同比增长5.4%。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萧条,价格平稳,存量增加,新开工项目延后,当年全县步梯楼均价每平方米2 600元、高层楼均价每平方米3 000元。
【国内贸易】全县贸易发展迅速,占第三产业比重扩大。粮油供应充足,面粉、食油自给、大米外省供应,价格总体上涨。肉、蛋、鱼、禽市场购销两旺。农业产品流通种类增多,外销面广,当年销售花葵、油葵31 286万斤,同比减少5.1%。外销番茄62 040万斤,同比减少16.4%。销售化肥(用量)58 871吨,同上年持平。农用生产资料以外购为主,为种肥、美杂交花葵、玉米制种、农药、番茄种、小麦良种。蔬菜供应种类齐全,以当地种植为主,销售64 606万斤,同比减少26.9%,价格总体上涨。工业产品销售种类主要有合成氨、中成药、电杆、砖、玻璃、碳素制品、糕点、炒货制品、农机具、多晶硅,价格总体上涨。继续完善农家店,开展家电下乡补贴活动,全年共销售家电11 511台,补贴金额189万元。全县出口商品有面粉、羊绒、番茄酱、多晶硅。批发贸易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84亿元,同比增长14%;消费品零售额16.84亿元,同比增长16.5%。
【交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甘铁路五原段完工,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通航,黄河大桥获批建设。投资500万元新建通村油路155公里;投资550万元改造县城红旗路道路。完成了塔尔湖镇街道及胜丰镇物流园区连接工程。全县现有城市公交车46辆、农村客运车122辆、客运船5艘。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17.9%,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634万吨,同比增长16.3%,公路客运输量达到730万人次,增长15.8%。全县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体系。
【电力】电力企业完成产值1.97亿元,同比增长12%。全县火力发电26 462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8.6%。建成35千伏输变电和54公里10千伏配网升级改造工程,工业用电量达2.9亿度。居民用电、工业用电增加,电价稳定。
【邮政电信】邮政、电信行业新业务增多,新技术提升,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98万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62台,同比增长82%,移动电话每百户240部,同比增长30%。报刊杂志订阅户(人)年增8%,平均每人0.3份(城镇)。邮递费用增加,电讯资费下调,网络费上调。全县有邮电企业4家。
【财政】2011年,财政收入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加上级补助、税收返还、专项补助及上年结余,总财力为17亿元,总支出15.1亿元,同比增长31%,净结余964万元。争取到党中央支付资金1.46亿元,补助资金6.6亿元,缓解了县财政困难,提高了保障能力。按照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原则,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投入资金达0.78亿元,主要用于工业园区建设;支出2.76亿元,用于农业水利;拨付0.97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用于社保就业支出2.43亿元;用于教育支出2.17亿元。提高医护人员补助标准20~10个百分点;筹资0.59亿元,用于提高行政事业人员津贴和煤补及带薪休假补贴。政府采购范围扩大,共完成采购项目0.29亿元,节约资金323.8万元。
【税务】全年国税收入完成1.29亿元,较上年增收0.36亿元,同比增长38.9%;地税收入完成2.53亿元,较上年增收0.37亿元,同比增长17.2%。
【金融】全县有企业银行4家、行政政策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保险公司6家。全年存贷款同步增长,各项存款41.55亿元,同比增长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达到29亿元,同比增长4.3%;各项贷款32亿元,同比增长23.2%。保险业务收入0.87亿元,同比增长15.4%。投保人数增加,以农村种植扩面为主。年内持(买卖)股票人数增多,购买基金人数减少。
【环境保护】全年消减化学需氧量854.5吨,完成目标100%;消减二氧化硫7 268.3吨,完成目标158%;消减氨氮808.6吨,完成目标107%。全年申报环保拟储备项目23个,办理环保专项意见43家,监察企业200家次,争取到环保项目两类5个,一类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3个;一类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项目2个。对有环境风险企业强力督促企业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对重点排污企业采取限期治理等措施。成立专职管理股,加强固废、危废,辐射综合治理,新建了环境监测执法中心大楼。全年发放新农村环保读本2 000本、综合环保宣传手册4 000本。全年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7件,结案率100%。
【科技】采取外引内联的方法方式开展科技工作,主要用于设施农牧业及工业技改和学校电教项目。应用科技在主要农作物良种使用率达95%,种植业新技术面达85%。完成农民科技培训10万人(次),新建科技高效示范园区8个。膜下滴灌、沼气配套、保温圈舍、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盐碱地调盐控盐、玉米茬免耕直播葵花项目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泰玻璃熔窖技改完成,产能提升。新建技术含量高标准养殖场21个。全县有专业科技人员107人。
【教育】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市领先,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学前教育全面发展。全县有普通中学7所,学生12 968人;小学校22所,学生13 967人;幼儿园11所,幼儿4 086人,学龄入学率100%。小学个数较上年减少4个,学生减少11.6%。中学生较上年减少17.1%。完成高中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农村小学4所。投入1.8亿元新建校舍8.5万平方米、加固改造校舍2.1万平方米。投入2 300万元实施城内6所学校塑胶操场和12所学校硬化、绿化工程,学校环境明显改观。投入307万元用于教师绩效工资、职中和普高学生“两免”补助、实力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教师培训。筹措资金829万元,解决了辞退民办代课教师退职补贴的遗留问题。通过人才储备,新招聘小学教师47名。教育局教研室通过自治区一级教研室验收。现代远程教学设备完备,自学考试、成人考试、党校函授报考人数减少。高考学生人数减少,录取比例72%。
【文化】全县有公共文化事业机构10个,有7个镇文化站。耗资504万元新建草原书屋(文化活动室)79个、镇文化站4个。投资10万元编制旅游景区可研报告,全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古郡晨报》全年发行。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5万户。举办社区消夏文艺晚会13场,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流动放映电影80场,文娱休闲场所环境设施进一步完善。
【卫生】投资265万元实施22个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就医环境和诊疗水平。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165个,其中,县级医院3所、镇级卫生院19个,防保站20个,社区卫生室8个,村级卫生室113个。医护卫生技术人员930人,全县拥有病床686张。为17所卫生院增加定额补助,人员实行全额供养。通过人才储备,招聘医护人员43人。乡镇卫生院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每个卫生室年补助8 000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5%和99%。低生育水平巩固,人口出生率7.1‰。年内未发生大的甲型流感、手足口传染病。当年城镇居民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10元,同比增加35%。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品物价增长7.6%。
【劳动】2011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1 959人,工资总额3.87亿元。其中国有单位9 688人,工资总额3.19亿元;城镇集体单位487人,工资总额0.13亿元。按属性划分企业2 399人,工资总额0.7亿元;事业7167人,工资总额2.38亿元;机关2 393人,工资总额0.77亿元。人均年平均工资企业3 000元,减少5.9%;事业34 595元,增长24%;机关32 869元,增长12.7%。全年登记公务员774人,培训公务员5 076人次。开展用工执法检查3 737人次,补签劳动合同853份。购买公益性岗位339个,储备事业单位人才166人。提高了行政事业人员边补和煤补,兑现了带薪年休假,退还了行政事业除合同制外人员的养老保险金。
【社会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4.19%,新增城镇就业1 62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9万人。开展创业培训11期1 103人。再就业小额贷款60万元,失业保险金核定征缴额114万元,参保人数5 134人。当年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3亿元。养老保险区级统筹顺利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208元,解决了344名“五七工”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遗留问题。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为主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 407人。社保网络升级换代全面完成,年度内社保缴征个人费提高。
【人民生活】全年投入资金8.3亿元,改善民生。全年出生1 691人,出生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3.8‰,平均寿命71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 290元,同比增加1 640元;农村居民均纯收入达到9 840元,同比增加1 307元,幅度均为15%。兑现惠农政策资金1.15亿元,城镇居民医疗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99.6%。城乡低保月增资35元和41元,当年筹资773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 448名。投入6 102万元新建廉租房555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0户。帮助6 000名贫困人口脱贫,解决了1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年无重大事故和群体性事故发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10 793元,同比增长17%,其中,食品类3 412元,同比增长21.3%;衣着类2 747元,同比增长29.5%;居住706元,同比减少11.2%;交通和通讯类1 126元,同比增长20%;医疗保健类610元,同比增长35%;教育文化类996元,同比减少7%。
【领导名录】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晓春
政协主席:闫星光
武装部长:段新文
政 委:诗涛(蒙古族)
【概况】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部,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现辖7个镇。面积2 492.2平方公里,人口27.1万人。2011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8︰42︰30,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81.5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生产值达22.73亿元,第二产业生产值达34.73亿元,第三产业生产值达24.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8%、19.6%、17.2%。财政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19.5%,人均GDP29 655元。固定资产总投资88亿元,同比减少3.6%。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 29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 840元,分别同比增长15%和15%。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物价总体小幅上涨,就业困难,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显现,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业】全县农业人口20.1万人,从业人员11.6万人。农作物总播面积197.1万亩,其中,粮食97.24万亩,同比增长2.5%,粮食总产量102 869万斤,同比增长8.92%。经济作物总播面积91.06万亩。粮食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葵、番茄、瓜菜为主,其中,番茄播种面积5.86万亩,同比减少7.5%,产量达62 040万斤,同比减少16.4%。地膜覆盖面积153.76万亩,当年实现农业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6.5%。种植结构呈现出玉米、油葵、黑瓜籽、西瓜增加;花葵、甜菜、药材、蔬菜减少。化肥施用量58 871吨。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园区8个,有农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及组织83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7个,产业化带动85%的农户受益。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10万亩,当年各种类型流转土地31万亩。组织实施以宅基地置换、农村住房改造为主的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达6个村。发放惠农资金1.17亿元,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7 115万元。新建设施农业小区30个,投资2.5亿元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项目31.9万亩。实现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畜牧业】畜牧业生产由规模型养殖向效益型生产转变,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达到139.46万头(只)。牲畜出栏136.6万头(只),商品出栏128.6万头(只),牧业总产值达到14.19亿元,同比增长51%。良种和改良牲畜占牲畜总数的95.7%,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厂21个,猪羊规模饲养比例达到60%。新建肉羊规模养殖户1 268户、养殖场12个。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公司+牧场+农户的饲养模式,进行统一的提供种畜、饲料、经营管理、疫病防治、订单收购。
【林业】以绿化机场、通道工程、农田林网为重点,全年投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植被恢复资金1 366万元。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72万亩,同比增长22.5%。育苗面积4 050亩,中、幼龄林抚育面积5.52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96万株。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 710万元,同比增长41%。
【渔业】全年渔业水产品产量7 057吨,比上年增加514吨,实现渔业总产值达4 133万元。
【水利】投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 170万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进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开工面积32.4万亩,洗挖各级渠沟482千米,完成土方308.6万方,新建各类水工建筑物2 570座。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宣传。投入330万元用于城乡居民自来水工程改造。
【农牧机械】年末全县农牧业机械化总动力88.25万千瓦,同比增长6%。主要农机具有:拖拉机、耕地机、播种机、平地机、收割机、精选机、大棚卷帘机、起垄机。县农机生产企业12家,农机制造业产值达3 860万元。
【工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8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用电量达2.9亿度,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双降。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修编并收储土地1 300亩。为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县财政共投入资金7 859万元、争取专项资金1.6亿元、引进资金28.2亿元。煤焦化、新能源汽车、天然气液化项目引进取得重大进展。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88.9%,同比下降3.6%,产量有增有减。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54亿元,同比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87亿元,同比增长51.5%;利润3 990万元,同比增长118.6%,税收达1.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额为123.2万元,同比下降13.79%。依托农畜产品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的企业,全县有83家。
【建筑业】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企业5家,实现增加值7.19亿元,同比增长6%,施工房屋建筑面积63.57万平方米,已竣工面积31.4万平方米,竣工率为49.4%,建筑企业实现利税2 530万元,同比增长5.4%。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萧条,价格平稳,存量增加,新开工项目延后,当年全县步梯楼均价每平方米2 600元、高层楼均价每平方米3 000元。
【国内贸易】全县贸易发展迅速,占第三产业比重扩大。粮油供应充足,面粉、食油自给、大米外省供应,价格总体上涨。肉、蛋、鱼、禽市场购销两旺。农业产品流通种类增多,外销面广,当年销售花葵、油葵31 286万斤,同比减少5.1%。外销番茄62 040万斤,同比减少16.4%。销售化肥(用量)58 871吨,同上年持平。农用生产资料以外购为主,为种肥、美杂交花葵、玉米制种、农药、番茄种、小麦良种。蔬菜供应种类齐全,以当地种植为主,销售64 606万斤,同比减少26.9%,价格总体上涨。工业产品销售种类主要有合成氨、中成药、电杆、砖、玻璃、碳素制品、糕点、炒货制品、农机具、多晶硅,价格总体上涨。继续完善农家店,开展家电下乡补贴活动,全年共销售家电11 511台,补贴金额189万元。全县出口商品有面粉、羊绒、番茄酱、多晶硅。批发贸易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84亿元,同比增长14%;消费品零售额16.84亿元,同比增长16.5%。
【交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甘铁路五原段完工,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通航,黄河大桥获批建设。投资500万元新建通村油路155公里;投资550万元改造县城红旗路道路。完成了塔尔湖镇街道及胜丰镇物流园区连接工程。全县现有城市公交车46辆、农村客运车122辆、客运船5艘。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17.9%,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634万吨,同比增长16.3%,公路客运输量达到730万人次,增长15.8%。全县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体系。
【电力】电力企业完成产值1.97亿元,同比增长12%。全县火力发电26 462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8.6%。建成35千伏输变电和54公里10千伏配网升级改造工程,工业用电量达2.9亿度。居民用电、工业用电增加,电价稳定。
【邮政电信】邮政、电信行业新业务增多,新技术提升,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98万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62台,同比增长82%,移动电话每百户240部,同比增长30%。报刊杂志订阅户(人)年增8%,平均每人0.3份(城镇)。邮递费用增加,电讯资费下调,网络费上调。全县有邮电企业4家。
【财政】2011年,财政收入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加上级补助、税收返还、专项补助及上年结余,总财力为17亿元,总支出15.1亿元,同比增长31%,净结余964万元。争取到党中央支付资金1.46亿元,补助资金6.6亿元,缓解了县财政困难,提高了保障能力。按照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原则,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投入资金达0.78亿元,主要用于工业园区建设;支出2.76亿元,用于农业水利;拨付0.97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用于社保就业支出2.43亿元;用于教育支出2.17亿元。提高医护人员补助标准20~10个百分点;筹资0.59亿元,用于提高行政事业人员津贴和煤补及带薪休假补贴。政府采购范围扩大,共完成采购项目0.29亿元,节约资金323.8万元。
【税务】全年国税收入完成1.29亿元,较上年增收0.36亿元,同比增长38.9%;地税收入完成2.53亿元,较上年增收0.37亿元,同比增长17.2%。
【金融】全县有企业银行4家、行政政策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保险公司6家。全年存贷款同步增长,各项存款41.55亿元,同比增长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达到29亿元,同比增长4.3%;各项贷款32亿元,同比增长23.2%。保险业务收入0.87亿元,同比增长15.4%。投保人数增加,以农村种植扩面为主。年内持(买卖)股票人数增多,购买基金人数减少。
【环境保护】全年消减化学需氧量854.5吨,完成目标100%;消减二氧化硫7 268.3吨,完成目标158%;消减氨氮808.6吨,完成目标107%。全年申报环保拟储备项目23个,办理环保专项意见43家,监察企业200家次,争取到环保项目两类5个,一类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3个;一类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项目2个。对有环境风险企业强力督促企业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对重点排污企业采取限期治理等措施。成立专职管理股,加强固废、危废,辐射综合治理,新建了环境监测执法中心大楼。全年发放新农村环保读本2 000本、综合环保宣传手册4 000本。全年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7件,结案率100%。
【科技】采取外引内联的方法方式开展科技工作,主要用于设施农牧业及工业技改和学校电教项目。应用科技在主要农作物良种使用率达95%,种植业新技术面达85%。完成农民科技培训10万人(次),新建科技高效示范园区8个。膜下滴灌、沼气配套、保温圈舍、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盐碱地调盐控盐、玉米茬免耕直播葵花项目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泰玻璃熔窖技改完成,产能提升。新建技术含量高标准养殖场21个。全县有专业科技人员107人。
【教育】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市领先,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学前教育全面发展。全县有普通中学7所,学生12 968人;小学校22所,学生13 967人;幼儿园11所,幼儿4 086人,学龄入学率100%。小学个数较上年减少4个,学生减少11.6%。中学生较上年减少17.1%。完成高中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农村小学4所。投入1.8亿元新建校舍8.5万平方米、加固改造校舍2.1万平方米。投入2 300万元实施城内6所学校塑胶操场和12所学校硬化、绿化工程,学校环境明显改观。投入307万元用于教师绩效工资、职中和普高学生“两免”补助、实力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教师培训。筹措资金829万元,解决了辞退民办代课教师退职补贴的遗留问题。通过人才储备,新招聘小学教师47名。教育局教研室通过自治区一级教研室验收。现代远程教学设备完备,自学考试、成人考试、党校函授报考人数减少。高考学生人数减少,录取比例72%。
【文化】全县有公共文化事业机构10个,有7个镇文化站。耗资504万元新建草原书屋(文化活动室)79个、镇文化站4个。投资10万元编制旅游景区可研报告,全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古郡晨报》全年发行。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5万户。举办社区消夏文艺晚会13场,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流动放映电影80场,文娱休闲场所环境设施进一步完善。
【卫生】投资265万元实施22个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就医环境和诊疗水平。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165个,其中,县级医院3所、镇级卫生院19个,防保站20个,社区卫生室8个,村级卫生室113个。医护卫生技术人员930人,全县拥有病床686张。为17所卫生院增加定额补助,人员实行全额供养。通过人才储备,招聘医护人员43人。乡镇卫生院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每个卫生室年补助8 000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5%和99%。低生育水平巩固,人口出生率7.1‰。年内未发生大的甲型流感、手足口传染病。当年城镇居民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10元,同比增加35%。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品物价增长7.6%。
【劳动】2011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1 959人,工资总额3.87亿元。其中国有单位9 688人,工资总额3.19亿元;城镇集体单位487人,工资总额0.13亿元。按属性划分企业2 399人,工资总额0.7亿元;事业7167人,工资总额2.38亿元;机关2 393人,工资总额0.77亿元。人均年平均工资企业3 000元,减少5.9%;事业34 595元,增长24%;机关32 869元,增长12.7%。全年登记公务员774人,培训公务员5 076人次。开展用工执法检查3 737人次,补签劳动合同853份。购买公益性岗位339个,储备事业单位人才166人。提高了行政事业人员边补和煤补,兑现了带薪年休假,退还了行政事业除合同制外人员的养老保险金。
【社会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4.19%,新增城镇就业1 62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9万人。开展创业培训11期1 103人。再就业小额贷款60万元,失业保险金核定征缴额114万元,参保人数5 134人。当年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3亿元。养老保险区级统筹顺利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208元,解决了344名“五七工”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遗留问题。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为主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 407人。社保网络升级换代全面完成,年度内社保缴征个人费提高。
【人民生活】全年投入资金8.3亿元,改善民生。全年出生1 691人,出生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3.8‰,平均寿命71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 290元,同比增加1 640元;农村居民均纯收入达到9 840元,同比增加1 307元,幅度均为15%。兑现惠农政策资金1.15亿元,城镇居民医疗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99.6%。城乡低保月增资35元和41元,当年筹资773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 448名。投入6 102万元新建廉租房555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0户。帮助6 000名贫困人口脱贫,解决了1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年无重大事故和群体性事故发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10 793元,同比增长17%,其中,食品类3 412元,同比增长21.3%;衣着类2 747元,同比增长29.5%;居住706元,同比减少11.2%;交通和通讯类1 126元,同比增长20%;医疗保健类610元,同比增长35%;教育文化类996元,同比减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