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领导名录】
厅 长:
副厅长:马强 田颖男 杨颉(女 蒙古族)额尔敦(蒙古族)吴苏海(蒙古族 3月任副厅级 10月任副厅长)
纪检组长:曲帆(蒙古族)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实有人数63人,厅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发展计划处、基础研究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科技合作处、知识产权管理处、专利处12个职能处室,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及派驻纪检组。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所属事业单位实有人数143人,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有:内蒙古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内蒙古甜菜制糖工业研究所、内蒙古科学技术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内蒙古生产力促进中心、内蒙古科学技术奖励中心、内蒙古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内蒙古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内蒙古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内蒙古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内蒙古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管理中心、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内蒙古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内蒙古科技培训中心。
据科技部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指数全国排名第18位,比“十一五”初期提高了3位;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指标的排名第10位,比“十一五”初期提高了5位;33项三级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中,有17项指标的排名比上年提升,有7项指标的排名进入全国前8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2011年,全区专利申请量3 841件,同比增长31.9%,其中发明专利1 267件,同比增长35.94%;授权专利2 262件,同比增长7.92%,其中发明专利364件,同比增长38.93%。自治区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大幅提高,科技综合水平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创新环境】2011年,自治区创新环境实现了三个巩固提升:一是科技会展水平和档次明显提升。赤峰农博会在成功举办8届的基础上,2011年升级成为自治区政府主办的重要会展,2012年将再次提升为科技部与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会展;满洲里高交会在不断得到科技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已向国务院正式申请列为国家级科技展会。二是科技园区基地的创新能力和数量明显提升。呼和浩特国家农业园区的建设资格获得科技部批准;赤峰国家农业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园区;包头稀土高新区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创新型特色科技园区和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鄂尔多斯高新区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科技投入和国家经费支持力度明显提升。自治区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2.5亿元,同比增长11%;获得国家科技专项经费3.7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是自治区本级经费的1.5倍。
【自主创新成果】基础研究领域产生一项世界首创成果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由国内科学家独立完成世界首例蒙古族人全基因图谱。
应用研究领域实现3项技术跨越一是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实现了以木质纤维为原料的技术跨越,年产10万吨生产线正式投产;二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在光伏为主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储热发电的跨越;三是国内第一条电动火车示范线建成,标志着新型运输系统研发实现产业化的跨越。
产品和基地建设方面达到7项国内或国际领先一是启动建设国内最大的干细胞产业化基地,同时组建了国内首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科技顾问的干细胞院士工作站;二是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东北春玉米产区1
【高新技术产业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继万吨纯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入选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后,位于包头的世界首套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装置又入选“2010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第一个焦炉煤气生产天然气项目在乌海市建成投产。
新材料领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承担的“年产5吨F-12高强有机纤维产业化项目”完成了F-12高强有机纤维用第三单体的结构设计与合成、聚合物结构的设计与合成、F-12高强有机纤维纺丝及后处理设备设计与制造、F-12高强有机纤维纺丝及后处理工艺研究,纤维强度稳定地达到4.6GPa以上,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F-12高强有机纤维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机构。
稀土新材料领域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共为美国某品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200组D型镍氢动力电池,替代了日本同类型电池,标志着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开启了美国市场。
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内蒙古单产容量最大的40MW光伏发电项目投产。中国气象部门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系统在自治区投入试运行。
【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院士工作站、首家资源环境工程院士工作站在内蒙古成立。国内首个风积沙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国内首家高端碳纤维产业基地、国内最大沙产业良种繁育基地落户自治区。
【科技投入】自治区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2.5亿元,同比增长11%。创新能力的提升引来更多的国家级项目,全年自治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专项经费3.71亿元。与此同时,通过深化科技与金融合作努力增加科技投入。在科技投入经费保障方面,一是完善相关政策,联合自治区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银监局等5家单位共同印发了《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促进全区科技金融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与内蒙古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心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采用信用贷款、抵(质)押贷款等方式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其中获得内蒙古银行50多亿的授信贷款额度。三是科技保险已推出12个险种,并在包头稀土高新区试点,为企业规避在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品推广等工作中的风险提供方便。四是为18个科技项目提供担保贷款,科技金融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草原英才”工程】2011年,科技厅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深化了“草原英才”子工程的实施力度,共引进和培养“草原英才”118名。起草了“草原英才”工程3个子项目的实施方案,制定了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人才工作方案及《内蒙古科技厅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例会制度》和《关于建立科技厅领导干部与专家联系制度的实施意见》,完善了人才工作机制。聘请2007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马丁·伊文思爵士担任自治区科技顾问,实现了自治区科学技术交流的新突破。在全区建设了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引进“两院”院士专家团队15个,启动实施了一批科技合作攻关项目。分批组织了“2011年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包头行”活动和“海外博士草原行”活动,通过考察重点建设工程和推介科技合作项目,进一步扩大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海外影响;成功举办“2011中国留学人员西部科技交流洽谈会”,共有25名海归人才的24个项目与包头稀土高新区等11个单位达成项目落户意向。
【新兴产业】自治区共实施87个重大科技项目,其中2011年新启动实施的项目10个。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集中攻克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作用大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累计取得了新产品、新品种118项,开发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111项,项目预计经济效益492.8亿元,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1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 865.87亿元,同比增长48.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比增幅1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4%,体现了自治区工业领域调结构、转方式的初步成效。全年共实施139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财政资金投入5 660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争取国家资金4 860万元,带动各类社会资金5亿元。
【民生科技】2011年,共争取科技民生项目及课题11项,实际到位国家项目经费7 500万元。其中民族医药领域的“蒙药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减灾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均首次由自治区组织实施,表明了自治区社会发展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全年有2个国家级可持续实验区首次获得了国家民生科技政策引导类计划的支持,实现了实验区与国家主体计划实质性的结合。
【科技进步考核】全区101个旗县(市区)全部参加了2009-2010年度全国第六次科技进步考核工作,33个旗县和7个盟市获得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地区称号,自治区科技厅获得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优秀组织奖。
【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认定了“马铃薯产业”等22个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科特派创业行动已覆盖全区100个旗、县、区,科技特派员的数量达6 170名,共实施2 152个项目,实现年利润8.1亿元,为实现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富民强县试点工程】苏尼特右旗、阿荣旗、赛罕区等7个旗县(市区)进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试点县,扎鲁特、扎赉特2个旗县获得国家第二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后续奖励资金,获得国家1 693万元经费支持。自治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实施的试点旗县(市区)达到40个,通过国家绩效考评实施后续奖励项目的旗县5个,党中央财政累计补助经费达7 460万元。
【技术交易】2011年,全区成交各类技术2 965项,成交合同金额86.89亿元;技术项数同比增加20.5%,合同金额增长30.7%。技术市场交易活动促进了技术扩散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技术交易品种向技术集成、工程设备、技术融资等多元化发展。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2011年,自治区科技厅积极争取国家基础研究计划支持,3个973前期研究专项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积极沟通、协调国家基金委有关部门,培育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2项,首次实现了争取经费1亿元的重大突破。发挥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业化技术预研方面的重大作用,全年安排项目358个,经费投入2 000万元。其中博士硕士资助人数占总资助人数的82%,占总资助经费的85%。
【技术创新工程】2011年,全区新增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至此,自治区共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4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呼和浩特市被评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成为自治区继包头市之后第二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2011年,新建14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全区共有65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部共建实验室;新建3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区共有57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
【品牌性创新主体和产业化基地培育】 2011年,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实现了二次创业转变,在人才团队引进、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投资等方面开始发挥巨大作用;内蒙古虚拟研究院在充分完成科技中介服务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单纯做项目、项目集成到组建内蒙古科学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运作产业链的转变;整合京蒙高科、多力等公司优势资源成立的内蒙古科创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创立到运营,从谋篇布局到建立六大板块、参股20余家公司、初步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的重大转变;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科创集团运作、引进多个重大项目,其中海霸集团新能源电池项目在乌兰察布市落户,项目总投资42亿元,占地2 000亩,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100亿元。由内蒙古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的全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知识产权】2011年,全区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8家,列入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企业82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首批选择包头稀土高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和乌海市“4市1区6个试点100家入托企业”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渠道,有3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贷款项目,乌海市被确定为自治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试点城市。
【知识产权机构】加强知识产权机构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启动“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启动“知识产权信息公告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工程”。建立和完善了全领域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信息平台,在乌海市成立全区首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专利资助】专利资助力度逐步加大,激发创新创造热情。2011年,全区落实发明专利费用资助项目452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02个,增长率为29%,大大激发了社会各界发明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技政策】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拟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程序规定》,对从1984-2009年制发的3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力自查清理。
【科技合作交流】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2011年,先后与日本、美国、瑞典、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在稀土材料利用、农牧业、冶金、优良马种培育、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项目100余项。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合作项目基地支持。向科技部提交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请34项,争取经费4 956万元,同比增长4倍多。在已建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基础上,启动鄂尔多斯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创新园建设。
与中科院的科技合作在合作共建方面,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取得新进展,恩格贝沙漠科学馆已成功开馆。中科院内蒙古草业中心及3个分中心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作为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中国科学院核科学技术与材料研究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大规模空气储能基地”等十多个合作共建园区基地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在院盟(市)合作方面,呼和浩特市和阿拉善盟先后与中科院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已有5个盟市与中科院建立院盟(市)科技合作关系,合作项目近百项,可产生经济效益达40多亿元,同比增长69.3%。
京蒙科技合作与北京市科委共同组织实施京蒙科技合作项目50项,争取对口援助项目经费支持达1 758万元。共同主办了“京蒙现代农业新技术成果供需对接现场会”,自治区17家科研和生产单位签署了京蒙科技合作协议。
厅市会商科技厅与乌兰察布市厅市会商举办第二次工作会议,共同签署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厅市会商议定书》,双方在创新厅市会商合作机制、推进园区升级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达成一致,标志着科技领域厅市资源整合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重要活动】2月18日,2011年全国科技计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对“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自治区多个单位和个人获评“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领导名录】
厅 长:
副厅长:马强 田颖男 杨颉(女 蒙古族)额尔敦(蒙古族)吴苏海(蒙古族 3月任副厅级 10月任副厅长)
纪检组长:曲帆(蒙古族)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实有人数63人,厅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发展计划处、基础研究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科技合作处、知识产权管理处、专利处12个职能处室,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及派驻纪检组。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所属事业单位实有人数143人,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有:内蒙古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内蒙古甜菜制糖工业研究所、内蒙古科学技术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内蒙古生产力促进中心、内蒙古科学技术奖励中心、内蒙古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内蒙古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内蒙古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内蒙古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内蒙古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管理中心、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内蒙古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内蒙古科技培训中心。
据科技部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指数全国排名第18位,比“十一五”初期提高了3位;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指标的排名第10位,比“十一五”初期提高了5位;33项三级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中,有17项指标的排名比上年提升,有7项指标的排名进入全国前8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2011年,全区专利申请量3 841件,同比增长31.9%,其中发明专利1 267件,同比增长35.94%;授权专利2 262件,同比增长7.92%,其中发明专利364件,同比增长38.93%。自治区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大幅提高,科技综合水平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创新环境】2011年,自治区创新环境实现了三个巩固提升:一是科技会展水平和档次明显提升。赤峰农博会在成功举办8届的基础上,2011年升级成为自治区政府主办的重要会展,2012年将再次提升为科技部与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会展;满洲里高交会在不断得到科技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已向国务院正式申请列为国家级科技展会。二是科技园区基地的创新能力和数量明显提升。呼和浩特国家农业园区的建设资格获得科技部批准;赤峰国家农业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园区;包头稀土高新区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创新型特色科技园区和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鄂尔多斯高新区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科技投入和国家经费支持力度明显提升。自治区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2.5亿元,同比增长11%;获得国家科技专项经费3.7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是自治区本级经费的1.5倍。
【自主创新成果】基础研究领域产生一项世界首创成果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由国内科学家独立完成世界首例蒙古族人全基因图谱。
应用研究领域实现3项技术跨越一是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实现了以木质纤维为原料的技术跨越,年产10万吨生产线正式投产;二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在光伏为主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储热发电的跨越;三是国内第一条电动火车示范线建成,标志着新型运输系统研发实现产业化的跨越。
产品和基地建设方面达到7项国内或国际领先一是启动建设国内最大的干细胞产业化基地,同时组建了国内首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科技顾问的干细胞院士工作站;二是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东北春玉米产区1
【高新技术产业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继万吨纯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入选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后,位于包头的世界首套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装置又入选“2010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第一个焦炉煤气生产天然气项目在乌海市建成投产。
新材料领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承担的“年产5吨F-12高强有机纤维产业化项目”完成了F-12高强有机纤维用第三单体的结构设计与合成、聚合物结构的设计与合成、F-12高强有机纤维纺丝及后处理设备设计与制造、F-12高强有机纤维纺丝及后处理工艺研究,纤维强度稳定地达到4.6GPa以上,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F-12高强有机纤维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机构。
稀土新材料领域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共为美国某品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200组D型镍氢动力电池,替代了日本同类型电池,标志着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开启了美国市场。
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内蒙古单产容量最大的40MW光伏发电项目投产。中国气象部门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系统在自治区投入试运行。
【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院士工作站、首家资源环境工程院士工作站在内蒙古成立。国内首个风积沙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国内首家高端碳纤维产业基地、国内最大沙产业良种繁育基地落户自治区。
【科技投入】自治区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2.5亿元,同比增长11%。创新能力的提升引来更多的国家级项目,全年自治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专项经费3.71亿元。与此同时,通过深化科技与金融合作努力增加科技投入。在科技投入经费保障方面,一是完善相关政策,联合自治区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银监局等5家单位共同印发了《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促进全区科技金融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与内蒙古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心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采用信用贷款、抵(质)押贷款等方式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其中获得内蒙古银行50多亿的授信贷款额度。三是科技保险已推出12个险种,并在包头稀土高新区试点,为企业规避在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品推广等工作中的风险提供方便。四是为18个科技项目提供担保贷款,科技金融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草原英才”工程】2011年,科技厅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深化了“草原英才”子工程的实施力度,共引进和培养“草原英才”118名。起草了“草原英才”工程3个子项目的实施方案,制定了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人才工作方案及《内蒙古科技厅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例会制度》和《关于建立科技厅领导干部与专家联系制度的实施意见》,完善了人才工作机制。聘请2007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马丁·伊文思爵士担任自治区科技顾问,实现了自治区科学技术交流的新突破。在全区建设了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引进“两院”院士专家团队15个,启动实施了一批科技合作攻关项目。分批组织了“2011年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包头行”活动和“海外博士草原行”活动,通过考察重点建设工程和推介科技合作项目,进一步扩大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海外影响;成功举办“2011中国留学人员西部科技交流洽谈会”,共有25名海归人才的24个项目与包头稀土高新区等11个单位达成项目落户意向。
【新兴产业】自治区共实施87个重大科技项目,其中2011年新启动实施的项目10个。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集中攻克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作用大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累计取得了新产品、新品种118项,开发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111项,项目预计经济效益492.8亿元,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1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 865.87亿元,同比增长48.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比增幅1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4%,体现了自治区工业领域调结构、转方式的初步成效。全年共实施139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财政资金投入5 660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争取国家资金4 860万元,带动各类社会资金5亿元。
【民生科技】2011年,共争取科技民生项目及课题11项,实际到位国家项目经费7 500万元。其中民族医药领域的“蒙药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减灾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均首次由自治区组织实施,表明了自治区社会发展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全年有2个国家级可持续实验区首次获得了国家民生科技政策引导类计划的支持,实现了实验区与国家主体计划实质性的结合。
【科技进步考核】全区101个旗县(市区)全部参加了2009-2010年度全国第六次科技进步考核工作,33个旗县和7个盟市获得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地区称号,自治区科技厅获得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优秀组织奖。
【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认定了“马铃薯产业”等22个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科特派创业行动已覆盖全区100个旗、县、区,科技特派员的数量达6 170名,共实施2 152个项目,实现年利润8.1亿元,为实现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富民强县试点工程】苏尼特右旗、阿荣旗、赛罕区等7个旗县(市区)进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试点县,扎鲁特、扎赉特2个旗县获得国家第二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后续奖励资金,获得国家1 693万元经费支持。自治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实施的试点旗县(市区)达到40个,通过国家绩效考评实施后续奖励项目的旗县5个,党中央财政累计补助经费达7 460万元。
【技术交易】2011年,全区成交各类技术2 965项,成交合同金额86.89亿元;技术项数同比增加20.5%,合同金额增长30.7%。技术市场交易活动促进了技术扩散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技术交易品种向技术集成、工程设备、技术融资等多元化发展。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2011年,自治区科技厅积极争取国家基础研究计划支持,3个973前期研究专项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积极沟通、协调国家基金委有关部门,培育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2项,首次实现了争取经费1亿元的重大突破。发挥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业化技术预研方面的重大作用,全年安排项目358个,经费投入2 000万元。其中博士硕士资助人数占总资助人数的82%,占总资助经费的85%。
【技术创新工程】2011年,全区新增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至此,自治区共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4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呼和浩特市被评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成为自治区继包头市之后第二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2011年,新建14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全区共有65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部共建实验室;新建3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区共有57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
【品牌性创新主体和产业化基地培育】 2011年,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实现了二次创业转变,在人才团队引进、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投资等方面开始发挥巨大作用;内蒙古虚拟研究院在充分完成科技中介服务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单纯做项目、项目集成到组建内蒙古科学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运作产业链的转变;整合京蒙高科、多力等公司优势资源成立的内蒙古科创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创立到运营,从谋篇布局到建立六大板块、参股20余家公司、初步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的重大转变;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科创集团运作、引进多个重大项目,其中海霸集团新能源电池项目在乌兰察布市落户,项目总投资42亿元,占地2 000亩,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100亿元。由内蒙古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的全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知识产权】2011年,全区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8家,列入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企业82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首批选择包头稀土高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和乌海市“4市1区6个试点100家入托企业”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渠道,有3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贷款项目,乌海市被确定为自治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试点城市。
【知识产权机构】加强知识产权机构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启动“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启动“知识产权信息公告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工程”。建立和完善了全领域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信息平台,在乌海市成立全区首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专利资助】专利资助力度逐步加大,激发创新创造热情。2011年,全区落实发明专利费用资助项目452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02个,增长率为29%,大大激发了社会各界发明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技政策】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拟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程序规定》,对从1984-2009年制发的3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力自查清理。
【科技合作交流】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2011年,先后与日本、美国、瑞典、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在稀土材料利用、农牧业、冶金、优良马种培育、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项目100余项。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合作项目基地支持。向科技部提交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请34项,争取经费4 956万元,同比增长4倍多。在已建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基础上,启动鄂尔多斯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创新园建设。
与中科院的科技合作在合作共建方面,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取得新进展,恩格贝沙漠科学馆已成功开馆。中科院内蒙古草业中心及3个分中心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作为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中国科学院核科学技术与材料研究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大规模空气储能基地”等十多个合作共建园区基地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在院盟(市)合作方面,呼和浩特市和阿拉善盟先后与中科院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已有5个盟市与中科院建立院盟(市)科技合作关系,合作项目近百项,可产生经济效益达40多亿元,同比增长69.3%。
京蒙科技合作与北京市科委共同组织实施京蒙科技合作项目50项,争取对口援助项目经费支持达1 758万元。共同主办了“京蒙现代农业新技术成果供需对接现场会”,自治区17家科研和生产单位签署了京蒙科技合作协议。
厅市会商科技厅与乌兰察布市厅市会商举办第二次工作会议,共同签署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厅市会商议定书》,双方在创新厅市会商合作机制、推进园区升级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达成一致,标志着科技领域厅市资源整合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重要活动】2月18日,2011年全国科技计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对“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自治区多个单位和个人获评“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