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2卷  /   内蒙古党委

2012卷

  • 组织工作
  •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领导名录】

      长:***(11月任职)

    副部长:孙炜东(蒙古族 1月离任)董树君(9月不再兼任自治区老干部局局长)荣天厚(蒙古族 2月任职 3月兼任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于永泉(蒙古族 兼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3月不再兼任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武开乐(9月兼任自治区老干部局局长)刘俊清(8月任职)王喆(挂职)

    副巡视员:樊忠(兼自治区党代表联络办公室主任) 张平江(8月离任)

    【概况】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有编制113,实有工作人员98,其中,省级干部 4,厅局级干部 5,处级干部60;党员98;研究生以上学历17,大学本科76;5O岁以上10,35岁以下21名。

    【党委换届】围绕 “形成一个好报告、选出一个好班子”两件大事,认真落实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三项举措,圆满完成了党委换届工作。一是注重统筹平稳推进。按照自治区党委“大稳定、小调整”的要求,组织制定了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方案,统筹把握时间进度,精心组织指导换届工作。二是切实优化班子结构。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选干部配班子,换届后,市、县两级党委班子平均年龄分别为49.3岁和44.6岁,分别形成了以50岁左右干部和45岁至50岁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三是坚持广泛发扬民主。乡镇党委换届中,党员的参与率达到了98%,旗县(市、区)党代会代表中一线代表比例达到42%,市委换届中一线代表比例达到34%;市县两级共考察拟新进班子人选370人,其中差额人选175人。四是突出抓好换届纪律。明确了三个100%的措施,即凡参与换届的人,对纪律要求做到100%知晓;各级纪检、组织部门与本级党委管理的党政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的谈话,做到100%覆盖;领导干部填写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做到100%承诺。同时,制定了换届期间12380举报受理工作规程,明确了19条具体措施,对违规违纪问题早发现、早查处、早制止。在中组部严肃换届纪律特色工作评选中,自治区“三个100%”措施、制定“12380”举报受理工作规程、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开展换届纪律宣传三项工作榜上有名。

    【创先争优活动】注重紧扣中心紧紧围绕自治区“十二五”开局,深化主题、丰富载体,突出活动实践特色,使活动紧扣了中心工作,防止了“两张皮”。

    注重解决问题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进百县访千村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紧紧围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以“三亮三提三比三评三创”为载体,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创先争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满意度。全区下派机关干部28.6万人,入户走访34.9万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5.7万个,办好事实事12.9万件。

    注重统筹推进认真落实全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三个指导性意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职工、青年、妇女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加强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自治区组建了16个行业指导组、全区派出3 531个指导检查组,定期开展巡回检查指导,保证了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注重宣传引导组织开展了“北疆堡垒·草原先锋”评选表彰活动,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宣传表彰。开展了以“创先争优-基层党建的生命力”为主题的理论研讨活动,形成了一批重要理论成果。注重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在人民网、新华网等党中央新闻媒体发稿量排在全国前列。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副厅级干部日常调整中,试点探索了公推竞职提名“五步法”,实现了扩大民主与竞争择优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2011年全区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拔厅级和处级干部151人。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2011年自治区和盟市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266人,开展了从基层一线定向公开选拔苏木乡镇领导干部和选派苏木乡镇干部到嘎查村任职试点工作。各级地方党委普遍实行了全委会、常委会票决重要干部制度,2011年全区采取差额方式选拔干部409人。

    切实加强关键岗位干部重点管理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盟市党政正职管理的暂行办法》、《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重要岗位干部的选任、管理、考核和监督。注重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举办了5期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选派13名盟市厅局级正职后备干部到党中央、国家机关挂职锻炼,8名旗县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到北京市挂职锻炼,促进年轻干部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推行自主选学,对自主选学网上管理系统进行二次功能开发,全年通过自主选学培训干部4 620人次。制定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制管理办法,引导和督促各级干部自觉加强学习。2011年,全区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45万人次。

    进一步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党建等方面的赋分权重。简化考核程序,考核环节由过去的14个减少为7个。在考核方法上新增了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满意度测评、盟市党政班子民意调查,进一步扩大考核工作的群众参与度。

    着力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加强对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宣传和监督检查,自治区直接培训处以上领导干部1 300多人;在有干部任免权的单位全面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并实行了评议结果反馈和通报制度;制定了《受理审核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操作规程》等三个配套制度;对离任的10名盟市委书记和45名旗县委书记履行干部选任工作职责进行了离任检查。在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一报告两评议”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监督检查中,对整治用人不正之风进行“三测评、三反馈”;同时开展了自治区本级的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发挥群众对干部选任的监督作用。健全和完善12380电话、信访、网络“三位一体”举报平台,受理信访举报412件次,办结率92.2 %

    【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实施“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抓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后进嘎查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年初排查出的1 106个相对后进嘎查村党组织,已整顿转化998个,占90.2%。全区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4 321户非公有制企业、1 326个社会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开展了“创建服务型乡镇和落实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2个旗县的224个苏木乡镇,引导苏木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上来。二是抓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对全区所有苏木乡镇、街道党委(工委)书记进行了社会管理专题轮训;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嘎查村 “两委”正职和其他成员年均报酬分别从4 825元、3 391元增加到了不低于6 984元、5 587元;采取推进嘎查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培养吸收优秀嘎查村主任入党等措施,使全区嘎查村主任党员比例由2009年的67.4%提高到了目前的74.3%。认真做好党员的发展和教育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党员42.8万人次。积极开展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嘎查村和社区任职工作, 2011年自治区本级选聘大学生“村干部”2 066人、大学生“居官”1 256人。三是抓分类推进。以“促发展、构和谐、固边防”为主题,在全区19个边境旗(市)开展了“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活动,边防辖区494个嘎查村全部实现了边防民警兼任“村干部”。召开了全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座谈会、全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全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分类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四是抓基础保障。加大基层组织建设投入,每个嘎查村年运转经费由3.34万元提高到了7.13万元,每个社区财政年均拨付运转经费达到2.7万元。经过两轮集中建设,全区嘎查村活动场所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部解决了社区工作用房,产权自有的社区有1 801个,平均面积达到320平方米;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学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按照“草原英才”实施方案,把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成12个子工程,按照总体归口、分头实施的原则,由各盟市和相关厅局分层次、分领域组织实施,增强了人才工作的实效性。2011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20人,其中海外博士74人,1人入选国家“”;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院士10名;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236人;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8.6万人。

    积极搭建引才育才平台积极推进以呼包鄂为核心区域的 “草原硅谷”建设,重点打造10个各具特色的人才高地,吸引更多人才干事创业。抓住京蒙合作契机,加强与北京市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上海交大、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成自治区高层次创新创业基地7个、创新团队6个、院士工作站9个,举办了“西部创业周”、“院士专家内蒙古行”等活动,为人才引进和培养搭建了平台。

    创新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以“草原英才”工程为统揽,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任务,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了抓人才工作的责任机制。自治区层面研究制定了《若干政策规定》,全区12个盟市出台近40项人才政策,为人才发展提供支持。

    【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创新组织工作理念和方法围绕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同步编制了《内蒙古组织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年)》,切实增强了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把重点工作分成6大项、28个子项,实行专项推进,取得了较好效果。

    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素质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在部机关深入开展了“学党史、讲传统、作公道正派表率”主题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部门建设,举办组工讲坛11次,机关全员参加了自主选学,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作风建设全区700多名组织部长、2 500多名组工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蹲点调研、谈心谈话、信访接待、结对帮扶等活动。部机关20个支部分别在12个盟市的20个嘎查村建立联系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落实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要求,换届中专门制定了组工干部“八个绝不允许”纪律要求,引导组工干部带头遵守换届纪律,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树立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组织工作
  •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领导名录】

      长:***(11月任职)

    副部长:孙炜东(蒙古族 1月离任)董树君(9月不再兼任自治区老干部局局长)荣天厚(蒙古族 2月任职 3月兼任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于永泉(蒙古族 兼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3月不再兼任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武开乐(9月兼任自治区老干部局局长)刘俊清(8月任职)王喆(挂职)

    副巡视员:樊忠(兼自治区党代表联络办公室主任) 张平江(8月离任)

    【概况】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有编制113,实有工作人员98,其中,省级干部 4,厅局级干部 5,处级干部60;党员98;研究生以上学历17,大学本科76;5O岁以上10,35岁以下21名。

    【党委换届】围绕 “形成一个好报告、选出一个好班子”两件大事,认真落实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三项举措,圆满完成了党委换届工作。一是注重统筹平稳推进。按照自治区党委“大稳定、小调整”的要求,组织制定了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方案,统筹把握时间进度,精心组织指导换届工作。二是切实优化班子结构。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选干部配班子,换届后,市、县两级党委班子平均年龄分别为49.3岁和44.6岁,分别形成了以50岁左右干部和45岁至50岁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三是坚持广泛发扬民主。乡镇党委换届中,党员的参与率达到了98%,旗县(市、区)党代会代表中一线代表比例达到42%,市委换届中一线代表比例达到34%;市县两级共考察拟新进班子人选370人,其中差额人选175人。四是突出抓好换届纪律。明确了三个100%的措施,即凡参与换届的人,对纪律要求做到100%知晓;各级纪检、组织部门与本级党委管理的党政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的谈话,做到100%覆盖;领导干部填写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做到100%承诺。同时,制定了换届期间12380举报受理工作规程,明确了19条具体措施,对违规违纪问题早发现、早查处、早制止。在中组部严肃换届纪律特色工作评选中,自治区“三个100%”措施、制定“12380”举报受理工作规程、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开展换届纪律宣传三项工作榜上有名。

    【创先争优活动】注重紧扣中心紧紧围绕自治区“十二五”开局,深化主题、丰富载体,突出活动实践特色,使活动紧扣了中心工作,防止了“两张皮”。

    注重解决问题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进百县访千村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紧紧围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以“三亮三提三比三评三创”为载体,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创先争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满意度。全区下派机关干部28.6万人,入户走访34.9万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5.7万个,办好事实事12.9万件。

    注重统筹推进认真落实全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三个指导性意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职工、青年、妇女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加强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自治区组建了16个行业指导组、全区派出3 531个指导检查组,定期开展巡回检查指导,保证了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注重宣传引导组织开展了“北疆堡垒·草原先锋”评选表彰活动,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宣传表彰。开展了以“创先争优-基层党建的生命力”为主题的理论研讨活动,形成了一批重要理论成果。注重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在人民网、新华网等党中央新闻媒体发稿量排在全国前列。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副厅级干部日常调整中,试点探索了公推竞职提名“五步法”,实现了扩大民主与竞争择优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2011年全区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拔厅级和处级干部151人。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2011年自治区和盟市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266人,开展了从基层一线定向公开选拔苏木乡镇领导干部和选派苏木乡镇干部到嘎查村任职试点工作。各级地方党委普遍实行了全委会、常委会票决重要干部制度,2011年全区采取差额方式选拔干部409人。

    切实加强关键岗位干部重点管理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盟市党政正职管理的暂行办法》、《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重要岗位干部的选任、管理、考核和监督。注重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举办了5期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选派13名盟市厅局级正职后备干部到党中央、国家机关挂职锻炼,8名旗县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到北京市挂职锻炼,促进年轻干部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推行自主选学,对自主选学网上管理系统进行二次功能开发,全年通过自主选学培训干部4 620人次。制定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制管理办法,引导和督促各级干部自觉加强学习。2011年,全区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45万人次。

    进一步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党建等方面的赋分权重。简化考核程序,考核环节由过去的14个减少为7个。在考核方法上新增了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满意度测评、盟市党政班子民意调查,进一步扩大考核工作的群众参与度。

    着力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加强对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宣传和监督检查,自治区直接培训处以上领导干部1 300多人;在有干部任免权的单位全面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并实行了评议结果反馈和通报制度;制定了《受理审核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操作规程》等三个配套制度;对离任的10名盟市委书记和45名旗县委书记履行干部选任工作职责进行了离任检查。在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一报告两评议”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监督检查中,对整治用人不正之风进行“三测评、三反馈”;同时开展了自治区本级的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发挥群众对干部选任的监督作用。健全和完善12380电话、信访、网络“三位一体”举报平台,受理信访举报412件次,办结率92.2 %

    【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实施“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抓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后进嘎查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年初排查出的1 106个相对后进嘎查村党组织,已整顿转化998个,占90.2%。全区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4 321户非公有制企业、1 326个社会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开展了“创建服务型乡镇和落实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2个旗县的224个苏木乡镇,引导苏木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上来。二是抓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对全区所有苏木乡镇、街道党委(工委)书记进行了社会管理专题轮训;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嘎查村 “两委”正职和其他成员年均报酬分别从4 825元、3 391元增加到了不低于6 984元、5 587元;采取推进嘎查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培养吸收优秀嘎查村主任入党等措施,使全区嘎查村主任党员比例由2009年的67.4%提高到了目前的74.3%。认真做好党员的发展和教育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党员42.8万人次。积极开展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嘎查村和社区任职工作, 2011年自治区本级选聘大学生“村干部”2 066人、大学生“居官”1 256人。三是抓分类推进。以“促发展、构和谐、固边防”为主题,在全区19个边境旗(市)开展了“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活动,边防辖区494个嘎查村全部实现了边防民警兼任“村干部”。召开了全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座谈会、全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全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分类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四是抓基础保障。加大基层组织建设投入,每个嘎查村年运转经费由3.34万元提高到了7.13万元,每个社区财政年均拨付运转经费达到2.7万元。经过两轮集中建设,全区嘎查村活动场所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部解决了社区工作用房,产权自有的社区有1 801个,平均面积达到320平方米;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学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按照“草原英才”实施方案,把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成12个子工程,按照总体归口、分头实施的原则,由各盟市和相关厅局分层次、分领域组织实施,增强了人才工作的实效性。2011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20人,其中海外博士74人,1人入选国家“”;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院士10名;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236人;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8.6万人。

    积极搭建引才育才平台积极推进以呼包鄂为核心区域的 “草原硅谷”建设,重点打造10个各具特色的人才高地,吸引更多人才干事创业。抓住京蒙合作契机,加强与北京市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上海交大、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成自治区高层次创新创业基地7个、创新团队6个、院士工作站9个,举办了“西部创业周”、“院士专家内蒙古行”等活动,为人才引进和培养搭建了平台。

    创新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以“草原英才”工程为统揽,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任务,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了抓人才工作的责任机制。自治区层面研究制定了《若干政策规定》,全区12个盟市出台近40项人才政策,为人才发展提供支持。

    【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创新组织工作理念和方法围绕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同步编制了《内蒙古组织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年)》,切实增强了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把重点工作分成6大项、28个子项,实行专项推进,取得了较好效果。

    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素质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在部机关深入开展了“学党史、讲传统、作公道正派表率”主题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部门建设,举办组工讲坛11次,机关全员参加了自主选学,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作风建设全区700多名组织部长、2 500多名组工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蹲点调研、谈心谈话、信访接待、结对帮扶等活动。部机关20个支部分别在12个盟市的20个嘎查村建立联系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落实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要求,换届中专门制定了组工干部“八个绝不允许”纪律要求,引导组工干部带头遵守换届纪律,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树立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