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领导名录】
部 长:乌兰(女 蒙古族)
副部长:周纯杰 王志诚 佟野黎 吴团英(达斡尔族)郭宇(6月任职)白玉刚(蒙古族)张太平
文明办副主任:锡林(蒙古族 11月任职)
【概况】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设15个职能处室,机关行政编制为65名,其中:部长职数1名,副部长职数5名,非领导职数2名;处级领导职数33名(15正、18副),处级非领导职数17名。机关实有人数63人,均为中共党员,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7人;正处长12人,副处长19人,调研员8人,副调研员6人,一般工作人员7人。下设4个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91名,其中:副厅级领导职数1名,处级领导职数14名(6正、8副),处级非领导职数3名。事业单位实有人数41人,其中:正处长5人,副处长1人,调研员2人,副调研员3人,一般工作人员30人。部机关妇女干部15人,少数民族干部29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6人,大学本科42人,大学专科4人。
【理论工作】着眼于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开展了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组建了自治区学习办,召开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围绕贯彻国务院《意见》、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集中宣讲活动。组织编写了国务院《意见》学习读本。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意见》,初步形成五级讲堂体系,巴彦淖尔市军地合作宣讲团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宣讲团。加大理论政策的研究,推出了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积极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7项,立项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编制完成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为自治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基本政策依据。
【新闻出版工作】做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宣传,组织媒体推出重点栏目,解读宣传党中央和自治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富民强区战略宣传,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策举措和各地各部门推进工作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自治区发展的辉煌成就。精心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活动、重大部署的宣传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建立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组织27次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热点,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特别是锡盟两起刑事案件及引发的群体性聚集事件发生后,坚决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立足全局,整体谋划,建立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坚强有力的应急指挥体系,形成立体传播、覆盖广泛、力度强劲的舆论引导格局,统一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有效避免了在全国炒作,为平稳处置事件、维护国家和自治区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国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舆论引导的示范案例。建立健全新闻通气、新闻策划、新闻阅评等工作机制。成立蒙文报网联盟。深入开展“走转改”、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等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新闻媒体队伍建设。组团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和第21届全国图书博览会等活动,提升自治区出版业的影响力。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配合做好“草原书屋”的图书选配工作。
【社会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广泛开展第三届群众合唱节活动,举办《团结奋进的内蒙古》大型主题展览和“忆内蒙古革命史歌”主题讲座活动,制作播出广播剧《青山烽火》,营造了喜庆热烈的浓厚氛围。深化“万众爱国情”活动,举办了《大美内蒙古》摄影展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办好“博苑讲坛”。以“草原儿女赞”栏目为平台,深入开展典型宣传工作,推出40名普通群众典型,“草原儿女赞”典型达到190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原公安局长郝万忠同志被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举办“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和“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评选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突出抓好高校宣传阵地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文艺精品节目进校园等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制定“十二五”精神文明创建规划。开展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工作,自治区推荐的10名候选人有2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7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扎实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举办“内蒙古首届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以会促创、典型示范”推进战略,召开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全区首届窗口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呼伦贝尔召开,“以会促创”经验在全国推广。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鄂尔多斯市荣获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包头市、满洲里市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区有5个旗县、19个村镇、45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旗县城、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文明单位。
【文艺工作】进一步落实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全国书法名家内蒙古题材作品创作完成,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进展顺利,民族服饰、民间舞蹈、民族曲艺等计划有序启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实施全区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并进行深入研究整理,建立数据库。召开全区文学创作座谈会,确立“草原文学”这一主攻方向。召开蒙古剧创作研讨会,蒙古剧的创作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元上都遗址被列为我国2012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提名项目。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着力打造文艺精品,创作推出电影7部、电视剧5部,献礼电影《吴运铎》在全国公映,电影《额吉》获得金鸡奖和华表奖两项大奖,电视剧《嘎达梅林》获得飞天奖二等奖。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创作草原文化节主题歌《永远的草原》,推出《呼伦贝尔大雪原》、《飞翔在草原》、晋剧《满都海》和《红山之光》等优秀剧目。成功举办“北京·内蒙古文化周”,在京城引发“草原文化热”,提升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做好文艺人才委培工作。组织开展“乌兰牧骑艺术节”、“三下乡”、“四进社区”、“百团千场”下基层慰问演出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编制《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出版、发行、影视等行业转企改制成果,其中新华发行集团与北方出版传媒集团实现股权合作。推动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整合和转制工作,挂牌成立了内蒙古广电网络集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取得突破,各盟市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报送了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名单。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奖。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意见》,培育形成4个国家级、2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自治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着力点。
【对外宣传工作】召开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对外文化交流翻译协会。精心策划组织文化交流宣传活动,认真做好“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活动周”对外宣传工作,在留学生中举办“我眼中的内蒙古”汉语征文大赛,举办第二届内蒙古政府奖学金蒙古国留学生毕业典礼活动,组织了两批次蒙古国留学生“感知内蒙古·留学生夏令营”活动,与港澳文化部门组织“艺海流金——草原文化之旅”,与美国传统文化基金会举办“马头琴与好莱坞共舞”,组团参加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游牧之声艺术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蒙新闻论坛,与蒙古国记者协会、教科文部及部分主要媒体建立合作机制,为今后开展新闻宣传奠定基础。邀请蒙古国、香港等地区和地区媒体记者进行集中采访,扩大了自治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索伦嘎》实现了境外落地印刷和发行,索伦嘎网开通视频网站,开播蒙语卫视文化频道。边境盟市、旗县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对毗邻地区的外宣工作。
【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 成立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健全机构和人员。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舆情会商机制,指导各地各部门积极妥善应对了一批网络热点和突发事件。特别是锡盟事件发生后,网络阵地的全面管控、网上舆论的有效引导,对事件的平稳处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化涉区舆情、网上热点、应对处置、参考信息等四大类信息服务,自主研发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和新闻终端服务系统。加强网络管理工作,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开展网站备案审核、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IP地址申请分配及备案工作。与相关部门共同持续开展整治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等专项行动,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活动,倡导网络文明新风。在网上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组织第二届“富民强区看内蒙古知名网络媒体行”活动。试运营“活力内蒙古”官方微博,部分地区、部门、媒体开设认证微博。正北方网成为自治区第二家一类新闻网站。
【调查研究工作】抓好全战线调研工作的协调指导,制定下发《2011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调研要点》。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全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大调研活动,推出一批优秀调研成果。其中综合报告《内蒙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调研报告》在中宣部《决策参考》上刊登,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各地各单位也结合实际,就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展开调研,全年上报调研报告123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开展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调研活动,深入各盟市、宣传文化系统有关单位、重点旗县市区及有关企业、高校进行系统调研,形成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成果。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领导名录】
部 长:乌兰(女 蒙古族)
副部长:周纯杰 王志诚 佟野黎 吴团英(达斡尔族)郭宇(6月任职)白玉刚(蒙古族)张太平
文明办副主任:锡林(蒙古族 11月任职)
【概况】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设15个职能处室,机关行政编制为65名,其中:部长职数1名,副部长职数5名,非领导职数2名;处级领导职数33名(15正、18副),处级非领导职数17名。机关实有人数63人,均为中共党员,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7人;正处长12人,副处长19人,调研员8人,副调研员6人,一般工作人员7人。下设4个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91名,其中:副厅级领导职数1名,处级领导职数14名(6正、8副),处级非领导职数3名。事业单位实有人数41人,其中:正处长5人,副处长1人,调研员2人,副调研员3人,一般工作人员30人。部机关妇女干部15人,少数民族干部29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6人,大学本科42人,大学专科4人。
【理论工作】着眼于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开展了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组建了自治区学习办,召开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围绕贯彻国务院《意见》、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集中宣讲活动。组织编写了国务院《意见》学习读本。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意见》,初步形成五级讲堂体系,巴彦淖尔市军地合作宣讲团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宣讲团。加大理论政策的研究,推出了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积极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7项,立项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编制完成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为自治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基本政策依据。
【新闻出版工作】做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宣传,组织媒体推出重点栏目,解读宣传党中央和自治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富民强区战略宣传,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策举措和各地各部门推进工作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自治区发展的辉煌成就。精心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活动、重大部署的宣传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建立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组织27次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热点,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特别是锡盟两起刑事案件及引发的群体性聚集事件发生后,坚决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立足全局,整体谋划,建立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坚强有力的应急指挥体系,形成立体传播、覆盖广泛、力度强劲的舆论引导格局,统一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有效避免了在全国炒作,为平稳处置事件、维护国家和自治区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国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舆论引导的示范案例。建立健全新闻通气、新闻策划、新闻阅评等工作机制。成立蒙文报网联盟。深入开展“走转改”、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等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新闻媒体队伍建设。组团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和第21届全国图书博览会等活动,提升自治区出版业的影响力。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配合做好“草原书屋”的图书选配工作。
【社会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广泛开展第三届群众合唱节活动,举办《团结奋进的内蒙古》大型主题展览和“忆内蒙古革命史歌”主题讲座活动,制作播出广播剧《青山烽火》,营造了喜庆热烈的浓厚氛围。深化“万众爱国情”活动,举办了《大美内蒙古》摄影展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办好“博苑讲坛”。以“草原儿女赞”栏目为平台,深入开展典型宣传工作,推出40名普通群众典型,“草原儿女赞”典型达到190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原公安局长郝万忠同志被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举办“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和“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评选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突出抓好高校宣传阵地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文艺精品节目进校园等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制定“十二五”精神文明创建规划。开展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工作,自治区推荐的10名候选人有2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7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扎实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举办“内蒙古首届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以会促创、典型示范”推进战略,召开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全区首届窗口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呼伦贝尔召开,“以会促创”经验在全国推广。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鄂尔多斯市荣获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包头市、满洲里市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区有5个旗县、19个村镇、45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旗县城、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文明单位。
【文艺工作】进一步落实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全国书法名家内蒙古题材作品创作完成,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进展顺利,民族服饰、民间舞蹈、民族曲艺等计划有序启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实施全区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并进行深入研究整理,建立数据库。召开全区文学创作座谈会,确立“草原文学”这一主攻方向。召开蒙古剧创作研讨会,蒙古剧的创作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元上都遗址被列为我国2012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提名项目。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着力打造文艺精品,创作推出电影7部、电视剧5部,献礼电影《吴运铎》在全国公映,电影《额吉》获得金鸡奖和华表奖两项大奖,电视剧《嘎达梅林》获得飞天奖二等奖。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创作草原文化节主题歌《永远的草原》,推出《呼伦贝尔大雪原》、《飞翔在草原》、晋剧《满都海》和《红山之光》等优秀剧目。成功举办“北京·内蒙古文化周”,在京城引发“草原文化热”,提升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做好文艺人才委培工作。组织开展“乌兰牧骑艺术节”、“三下乡”、“四进社区”、“百团千场”下基层慰问演出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编制《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出版、发行、影视等行业转企改制成果,其中新华发行集团与北方出版传媒集团实现股权合作。推动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整合和转制工作,挂牌成立了内蒙古广电网络集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取得突破,各盟市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报送了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名单。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奖。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意见》,培育形成4个国家级、2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自治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着力点。
【对外宣传工作】召开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对外文化交流翻译协会。精心策划组织文化交流宣传活动,认真做好“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活动周”对外宣传工作,在留学生中举办“我眼中的内蒙古”汉语征文大赛,举办第二届内蒙古政府奖学金蒙古国留学生毕业典礼活动,组织了两批次蒙古国留学生“感知内蒙古·留学生夏令营”活动,与港澳文化部门组织“艺海流金——草原文化之旅”,与美国传统文化基金会举办“马头琴与好莱坞共舞”,组团参加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游牧之声艺术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蒙新闻论坛,与蒙古国记者协会、教科文部及部分主要媒体建立合作机制,为今后开展新闻宣传奠定基础。邀请蒙古国、香港等地区和地区媒体记者进行集中采访,扩大了自治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索伦嘎》实现了境外落地印刷和发行,索伦嘎网开通视频网站,开播蒙语卫视文化频道。边境盟市、旗县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对毗邻地区的外宣工作。
【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 成立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健全机构和人员。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舆情会商机制,指导各地各部门积极妥善应对了一批网络热点和突发事件。特别是锡盟事件发生后,网络阵地的全面管控、网上舆论的有效引导,对事件的平稳处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化涉区舆情、网上热点、应对处置、参考信息等四大类信息服务,自主研发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和新闻终端服务系统。加强网络管理工作,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开展网站备案审核、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IP地址申请分配及备案工作。与相关部门共同持续开展整治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等专项行动,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活动,倡导网络文明新风。在网上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组织第二届“富民强区看内蒙古知名网络媒体行”活动。试运营“活力内蒙古”官方微博,部分地区、部门、媒体开设认证微博。正北方网成为自治区第二家一类新闻网站。
【调查研究工作】抓好全战线调研工作的协调指导,制定下发《2011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调研要点》。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全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大调研活动,推出一批优秀调研成果。其中综合报告《内蒙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调研报告》在中宣部《决策参考》上刊登,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各地各单位也结合实际,就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展开调研,全年上报调研报告123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开展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调研活动,深入各盟市、宣传文化系统有关单位、重点旗县市区及有关企业、高校进行系统调研,形成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