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主任:牙萨宁
副主任: ***(兼国防科工办主任 蒙古族)兰惠(巡视员)杨瑞平 王进国 张佰成 白培珠(蒙古族)
总工程师:张树德(蒙古族)
副主任 中小企业局长:张金亮
自治区纪委驻联合纪检一组长:段洪胜
【概况】自治区经信委是主管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政府组成部门,挂自治区国防科工办牌子,内设自治区中小企业局(副厅级建制)和煤炭工业局。委内设24个处室(其中包括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老干部处4个公用处室)和12个二级单位。自治区纪委派驻联合纪检一组。委机关在编人员118人。
2011年,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力抓好工业运行,强化行业管理、指导和服务,加快推进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双百亿工程”,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迈出新步伐,安全生产水平持续好转,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工业产销】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 158.9亿元,同比增长18.2%,占GDP的比重达到50.3%,首次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半数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13位,比上年前移1位,同比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比上年前移1位,同比增长36.5%。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产品产销率97.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 835.2亿元,同比增长5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4个百分点。
【煤电油气运】2011年,销售原煤9.77亿吨,增长25%。全社会用电量1 833.6亿千瓦时,增长19.3%,其中工业用电1 592.7亿千瓦时,增长19.6%。外送电量1 276.5亿千瓦时,增长19.8%。中石油和中石化内蒙古销售公司共销售成品油875.3万吨,同比增长16.4%。全区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6.8亿吨,同比增长10.7%,其中煤炭发送量完成5.8亿吨,增长11.6%。全区公路完成货运量10.4亿吨,同比增长21.7%。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 035.2亿元,同比增长16.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150个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 236.4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投资1 109亿元的目标。75个计划新开工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开工72个,开工率达96%。全区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3项,其中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26项,完成投资1 983.9亿元,占全区工业完成投资额的39.4%。
【工业投资结构】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76.5亿元,同比增长1.01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85.1个百分点;机械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646.98亿元,增长50.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3.8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完成投资659.3亿元,增长42.2%,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5.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投资完成额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1.5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承接产业转移】各盟市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相继开展了多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在化工、冶金、新型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及配套、农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鞋帽小五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7大领域的31个行业,积极承接产业层次起点高、与现有产业接续性强和有利于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的非资源型项目,鄂尔多斯市还建设了蒙苏(江苏)工业园,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和调整结构的新亮点,承接发达地区先进生产力转移效果显著。全年全区承接非资源型产业转移项目412个,协议投资3 987亿元。
【工业转型升级】自治区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产业布局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119个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22个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 6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1%,占西部盟市园区的86.7%。“双百亿工程”取得好成绩,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7个、园区12个,累计分别达到36个和31个;初步统计,36个百亿元企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1%左右,比上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31个百亿元园区对全区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4%左右,比上年提高约4个百分点。自治区批复了各盟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35户稀土上游企业有13户纳入包钢集团稀土专营“五统一”管理范围,22户补偿和淘汰关闭企业全部关闭。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增长强劲,全区规模以上机械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33.1%,化学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3.1%。
【中小企业发展】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探索建立落实中小企业政策长效联动机制;实施了工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创业带就业工程、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推动非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富民工程一体化发展;加快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定了全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总体建设方案,认定自治区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2个,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开通了中小企业服务热线,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辅导、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统计监测、政策法律等公共服务;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与自治区金融机构签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合作协议,组织金融机构深入26个旗县(市区)和工业园区,与210家企业实施了银企对接,达成意向贷款协议金额 61亿元,到位资金15.05亿元,并为4家企业开展了股权融资服务。在综合施策的强力推动下,中小企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区4 161户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0.9%,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的加快发展,推动了产业集群快速成长。2011年,自治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60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 865.2亿元,约占全部工业的1/3。
【工业节能】进一步强化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将年耗能10万吨标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纳入各盟市节能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将年耗能5 000吨标煤及以上的耗能企业纳入各级节能监督体系。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情况、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情况监察。加大了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现场核查国家和自治区“以奖代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形成84万吨标煤节能量。淘汰落后产能形成350万吨标煤节能量。仅节能技改和淘汰落后产能两项措施的节能量就占到全区目标节能量(483万吨标煤)的9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为全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2.5%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两化”融合推进】“呼—包—鄂—乌(海)”全国首个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鄂尔多斯市的煤炭行业率先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完成自治区本级电子政务外网的调试工作和7个盟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任务,贯穿国家部委、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为各部门业务系统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信道的统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在重点国有企业推行建立CIO信息主管制度,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试点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统一应用平台。积极扶持农牧业大户开展设施农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了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工作。蒙古文软件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云计算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世纪互联公司、中兴能源公司已在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园区落户,投资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呼和浩特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36.4%。
【军民结合产业】采取政府扶持、部委和自治区共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建、单位自建等多种形式,加快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包头青山装备制造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加快发展。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力争到“十二五”末,包头青山军民结合装备制造基地重型汽车总装能力达到10万辆、中高档客车(含底盘)生产能力达到1万辆、重型汽车发动机生产能力达到10万台、军民结合特钢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铁路车辆生产能力达到1万辆。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北奔重汽公司5万台重型汽车总装基地建成投产,其技术装备水平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北方重工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NTE260电动轮矿用是目前我国最大载重量矿用车,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载重车在这一吨位领域的空白。
【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指导职责,在行业政策、规划、准入、标准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强化预防措施,不断加强行业安全管理。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以煤矿为主的矿山生产企业整顿,加快推进煤矿技改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开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继续实行煤矿安全驻矿承包责任制,扎实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煤田(煤矿)灭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区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30起,死亡50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5,比2010年下降0.012;完成了全区煤田(煤矿)灭火总工程量的78%。严厉打击民爆行业“四超”、“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全区政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制度,对全区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了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主任:牙萨宁
副主任: ***(兼国防科工办主任 蒙古族)兰惠(巡视员)杨瑞平 王进国 张佰成 白培珠(蒙古族)
总工程师:张树德(蒙古族)
副主任 中小企业局长:张金亮
自治区纪委驻联合纪检一组长:段洪胜
【概况】自治区经信委是主管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政府组成部门,挂自治区国防科工办牌子,内设自治区中小企业局(副厅级建制)和煤炭工业局。委内设24个处室(其中包括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老干部处4个公用处室)和12个二级单位。自治区纪委派驻联合纪检一组。委机关在编人员118人。
2011年,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力抓好工业运行,强化行业管理、指导和服务,加快推进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双百亿工程”,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迈出新步伐,安全生产水平持续好转,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工业产销】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 158.9亿元,同比增长18.2%,占GDP的比重达到50.3%,首次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半数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13位,比上年前移1位,同比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比上年前移1位,同比增长36.5%。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产品产销率97.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 835.2亿元,同比增长5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4个百分点。
【煤电油气运】2011年,销售原煤9.77亿吨,增长25%。全社会用电量1 833.6亿千瓦时,增长19.3%,其中工业用电1 592.7亿千瓦时,增长19.6%。外送电量1 276.5亿千瓦时,增长19.8%。中石油和中石化内蒙古销售公司共销售成品油875.3万吨,同比增长16.4%。全区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6.8亿吨,同比增长10.7%,其中煤炭发送量完成5.8亿吨,增长11.6%。全区公路完成货运量10.4亿吨,同比增长21.7%。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 035.2亿元,同比增长16.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150个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 236.4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投资1 109亿元的目标。75个计划新开工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开工72个,开工率达96%。全区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3项,其中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26项,完成投资1 983.9亿元,占全区工业完成投资额的39.4%。
【工业投资结构】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76.5亿元,同比增长1.01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85.1个百分点;机械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646.98亿元,增长50.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3.8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完成投资659.3亿元,增长42.2%,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5.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投资完成额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1.5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承接产业转移】各盟市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相继开展了多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在化工、冶金、新型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及配套、农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鞋帽小五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7大领域的31个行业,积极承接产业层次起点高、与现有产业接续性强和有利于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的非资源型项目,鄂尔多斯市还建设了蒙苏(江苏)工业园,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和调整结构的新亮点,承接发达地区先进生产力转移效果显著。全年全区承接非资源型产业转移项目412个,协议投资3 987亿元。
【工业转型升级】自治区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产业布局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119个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22个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 6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1%,占西部盟市园区的86.7%。“双百亿工程”取得好成绩,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7个、园区12个,累计分别达到36个和31个;初步统计,36个百亿元企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1%左右,比上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31个百亿元园区对全区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4%左右,比上年提高约4个百分点。自治区批复了各盟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35户稀土上游企业有13户纳入包钢集团稀土专营“五统一”管理范围,22户补偿和淘汰关闭企业全部关闭。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增长强劲,全区规模以上机械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33.1%,化学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3.1%。
【中小企业发展】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探索建立落实中小企业政策长效联动机制;实施了工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创业带就业工程、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推动非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富民工程一体化发展;加快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定了全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总体建设方案,认定自治区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2个,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开通了中小企业服务热线,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辅导、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统计监测、政策法律等公共服务;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与自治区金融机构签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合作协议,组织金融机构深入26个旗县(市区)和工业园区,与210家企业实施了银企对接,达成意向贷款协议金额 61亿元,到位资金15.05亿元,并为4家企业开展了股权融资服务。在综合施策的强力推动下,中小企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区4 161户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0.9%,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的加快发展,推动了产业集群快速成长。2011年,自治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60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 865.2亿元,约占全部工业的1/3。
【工业节能】进一步强化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将年耗能10万吨标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纳入各盟市节能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将年耗能5 000吨标煤及以上的耗能企业纳入各级节能监督体系。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情况、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情况监察。加大了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现场核查国家和自治区“以奖代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形成84万吨标煤节能量。淘汰落后产能形成350万吨标煤节能量。仅节能技改和淘汰落后产能两项措施的节能量就占到全区目标节能量(483万吨标煤)的9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为全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2.5%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两化”融合推进】“呼—包—鄂—乌(海)”全国首个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鄂尔多斯市的煤炭行业率先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完成自治区本级电子政务外网的调试工作和7个盟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任务,贯穿国家部委、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为各部门业务系统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信道的统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在重点国有企业推行建立CIO信息主管制度,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试点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统一应用平台。积极扶持农牧业大户开展设施农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了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工作。蒙古文软件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云计算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世纪互联公司、中兴能源公司已在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园区落户,投资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呼和浩特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36.4%。
【军民结合产业】采取政府扶持、部委和自治区共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建、单位自建等多种形式,加快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包头青山装备制造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加快发展。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力争到“十二五”末,包头青山军民结合装备制造基地重型汽车总装能力达到10万辆、中高档客车(含底盘)生产能力达到1万辆、重型汽车发动机生产能力达到10万台、军民结合特钢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铁路车辆生产能力达到1万辆。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北奔重汽公司5万台重型汽车总装基地建成投产,其技术装备水平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北方重工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NTE260电动轮矿用是目前我国最大载重量矿用车,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载重车在这一吨位领域的空白。
【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指导职责,在行业政策、规划、准入、标准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强化预防措施,不断加强行业安全管理。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以煤矿为主的矿山生产企业整顿,加快推进煤矿技改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开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继续实行煤矿安全驻矿承包责任制,扎实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煤田(煤矿)灭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区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30起,死亡50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5,比2010年下降0.012;完成了全区煤田(煤矿)灭火总工程量的78%。严厉打击民爆行业“四超”、“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全区政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制度,对全区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了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