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
——
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统计,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4 246.1亿元,增长14.3%;地方财政总收入2 264.1亿元,增长30.3%;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0 4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 642元,分别增长15.3%和20.1%;城镇登记失业率3.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6%;节能节水减排完成年度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 304.9亿元,增长5.8%。粮食总产量477.5亿斤,增产45.9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0 762万头只,连续七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工业增加值7 158.9亿元,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 835.2亿元,增长50.8%;煤炭产量9.79亿吨,发电量2970.5亿度,分别增长25.1%和16.8%。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 849.1亿元,增长11%。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繁荣活跃,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 727.7亿元,增长23.6%。进一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 900亿元,增长21.5%。其中,工业投资5 035.2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 153.8亿元,首次超过工业投资总额,增长27.9%;农牧业、节能环保、城市建设和民生领域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 936.6亿元,增长18%。
(二)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3%,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巩固提升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能源工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49%下降到2011年的38%,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由47.5%上升到59.2%。60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 800亿元,增长4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化学、装备制造工业分别增长23.1%和3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7.3个百分点。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形成产能1 300万吨甲醇当量;新增风电装机456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 456万千瓦;云计算产业开始起步。启动实施“双百亿工程”,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7户、超百亿元园区12个。深入开展“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全区4 200户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1%。统筹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力度加大,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 665.8亿元,增长35.1%;东部盟市实现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兴安盟、乌兰察布市等基础薄弱地区发展加快,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三)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了87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36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 274万亩,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10.2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6万亩。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完成建筑节能改造任务1 100万平方米,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形成350万吨标煤节能量,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2.5%。实施减排项目430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通过国家考核。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建设投资502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 996公里,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509公里,总里程达到2 874公里。铁路在建规模3 900公里,集宁至张家口铁路建成通车,通辽至霍林河、锡林浩特至桑根达来段铁路复线改造任务完成,新增铁路里程171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9 671公里。建成巴彦淖尔机场。积极推进锡盟至南京等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前期工作,新开工500千伏电网项目10个。启动实施“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5万亩。开工建设黄河防洪工程和“十大孔兑”治理工程,额济纳绿洲抢救与保护工程总体竣工验收,海勃湾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四)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全区各级财政民生投入1 956亿元,较上年增加300亿元,主要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长都在20%以上。投入资金1 168亿元,办了“十二件实事”、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各族群众普遍受益。调整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全面启动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初步形成了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国家个人所得税调整政策,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13亿元。提高了个体工商户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共减免税收17亿元,惠及68万户纳税人。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惠农惠牧政策,其中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50亿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性资金60亿元。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类财政补贴资金181.4亿元,436万户城乡居民受益。扶持贫困人口近50万人,解决了农村牧区1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6.3万人,11.5万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2.1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9.8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社会保障标准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医保、五保供养等多项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幅度都在10%以上,主要社会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6万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7万多套,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230多万困难群众和家庭困难的在校大学生纳入保障范围。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将城镇非从业居民和农牧民纳入保障体系。积极解决“五七工”、“老工伤”等人员的参保问题,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落实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通过各项措施,使我区民生工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正式启动。校安工程竣工学校2 150所,竣工率居全国前列。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惠及54.2万名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稳步推进,民办教育、特殊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化解高校债务23.1亿元,高校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疾病防控措施稳步实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多项自治区本级医疗卫生项目开工建设,蒙中医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加快基层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草原英才”工程扎实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取得明显进展。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圆满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绩,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及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全面展开,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整顿矿业开发秩序,关停整顿矿山960个,实施土地和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了征地占用草牧场补偿机制。建立了嘎查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实现“一卡通”发放全覆盖。积极化解苏木乡镇、嘎查村公益性债务,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确权面积3亿多亩,占集体林总面积的92.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区1 609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26家医院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5所旗县医院开展了综合改革试点,医改成效正在逐步显现。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国有文艺院团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形成了4个国家级、2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自治区权限内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各减少1/3以上。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与北京、河北等十多个省市的合作迈出重要步伐,成功举办了“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活动周”。深入实施“向北开放”战略,与俄蒙两国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19.4亿美元,增长39.1%。全年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3 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4亿美元。
(六)不断加强和谐内蒙古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重视和支持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专项资金审计,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区改扩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530个,启动了苏木乡镇新建、改造集体宿舍和机关食堂等生活设施建设工程,提高了嘎查村干部工资水平和公用经费保障能力。健全社区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落实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农牧民各项民主权利。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区信访总量大幅下降,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量稳定退出全国前十位。认真落实政府和企业责任,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加强专项整治和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安排部署整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积极支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很不平凡。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热爱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内蒙古的自豪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方位支持内蒙古推进科学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自治区党委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描绘了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宏伟蓝图,为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受了严峻考验。特别是面对锡盟两起刑事案件引发的群体性聚集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采取果断措施,成功处置并迅速平息了事态,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挑起事端的图谋,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内蒙古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过去一年我区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经济运行中还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双重压力,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制约因素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全面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突出地表现在: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依然繁重。产业发展层次低、结构单一的问题仍比较明显,农牧业基础薄弱,非资源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拉大;基础设施条件不适应发展需要。通道建设相对滞后,货物外运、电力外输能力严重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保障能力不强;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虽然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人均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生态恶化趋势虽然趋缓,但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部分产业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比较高,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政府自身建设还需不断强化。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形式主义、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巩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局面,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富民优先工作导向,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节水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确定这样的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与“十二五”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总的原则是发挥优势、稳中求快、转型升级。一是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举。今年党中央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突出强调稳增长并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从我区的情况看,虽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但支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很多。我们必须从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坚定的信心和进取的精神,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同时,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放松,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消耗降低、质量提升的基础之上,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惠民生与促发展并重。深入贯彻落实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继续增加民生投入,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坚持聚内力与借外力结合。用足用好各种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把国家和各方面的支持、把互利共赢的各项合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努力加快自身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已经和正在形成的发展能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自主增长活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认真落实国务院《意见》精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支持力度大、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是推动我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要把《意见》的贯彻落实作为今年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做好对口衔接,争取国家相关部委都能够出台具体支持意见,进一步扩大政策的支持效应。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细化分解目标责任,搞好督促检查,使《意见》的贯彻落实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等国家投资重点领域,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充分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优化金融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的投资积极性,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和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及时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为民间资本服务的平台,扩大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和投资规模。严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提高金融风险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继续做好战略创新产业基金募资和企业上市融资工作,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力争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3 30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40亿美元。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工业和流通领域投资力度。继续承接先进产业转移,加强项目培育和储备,抓好冶金、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争取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风电装机3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0万千瓦,力争完成工业投资6 000亿元左右。加快大型批发市场、物流仓储等项目建设,带动第三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开工建设重点铁路项目16个,新开工里程1 440公里。推进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快速客运专线建设,加快乌兰浩特至白城快速铁路和乌兰浩特至阿尔山铁路改造步伐,开展呼包鄂动车组前期工作和通辽至北京铁路扩能改造工作,争取完成铁路投资330亿元。继续抓好出区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新开工高速公路里程260公里以上。加快旗县通一级公路建设步伐,科学规划并加快通嘎查村公路建设,全年新增700个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加快干线路网、口岸公路改造,力争完成公路投资500亿元以上。抓好民航机场建设,优化机场布局,开工建设霍林郭勒机场和阿拉善通勤机场。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新开工500千伏线路4 000公里以上,争取开工建设锡盟至南京特高压送电通道,推进蒙西至长沙特高压通道前期工作。完成长呼原油管道、呼包鄂成品油管道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得根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合理调整用水结构,着力解决工程性和资源性缺水问题。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内蒙古”工程,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继续加大民生和社会建设领域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力争完成全社会投资4 000亿元。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把土地、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关和审核关,全面加强监管和督查,完善工程检查、验收机制。
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巩固扩展旅游、休闲、健身等消费,大力促进教育、文化消费。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牧区商贸流通网络,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全面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继续推行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认真落实稳控物价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二)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适度控制煤炭生产总规模,如期完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任务,淘汰关闭年生产规模45万吨以下的矿井,探索建立产运销平衡调控机制。促进煤电一体化发展,争取启动锡林郭勒、上海庙等重大能源基地建设。提高煤炭资源深加工水平,深入实施新型煤化工五大国家示范工程。加强稀土钢、铝后加工、工程塑料和甲醇延伸加工,推进钢铁、有色、化工等优势产业延伸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巩固和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认真落实自治区支持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鼓励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及配套政策。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围绕7大领域、31个行业和60个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大非资源型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实施云计算发展规划,推动中国移动等一批云计算数据中心落地建设。
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围绕产业基地、中心城市、商贸聚集地、交通枢纽和口岸,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提高商贸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扶持地方法人银行加快发展,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个体规模和覆盖范围。提升发展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精品线路和重点景区建设项目,抓好国内市场促销和境外市场开拓。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引导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家庭服务业加快发展。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强化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和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千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重点项目搞协作,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落实信贷政策,积极拓展创业板上市、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重点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技术标准制定和科技名牌培育三大战略融合,提高科技创新对调结构、转方式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认真落实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强化“三农三牧”基础,发展现代农牧业
稳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节水增粮”行动纳入“四个千万亩”工程中,作为发展节水农业的示范先导工程来抓,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整合农牧业领域节水资金,集中力量抓好节水农业这件大事。继续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落实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示范等任务,集中力量打造东部嫩江、西辽河流域和西部黄河流域两大粮食核心产区,粮食总产稳定在460亿斤左右。启动第二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40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坚持走建设型畜牧业的路子,进一步加强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苜蓿种植推广为重点的人工草牧场建设,抓好半农半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和提质增效工程”,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全年牲畜头数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
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深化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体系。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推进高产创建、标准化创建和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构建农牧业技术示范和推广平台。加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和评定工作,提高我区绿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强化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避灾型农牧业。
建立健全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流通体系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鲜活农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和一体化冷链物流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农畜产品流通网络,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创新农畜产品流通方式,大力推广“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和“农贸对接”等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服务“三农三牧”意识,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及时发布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农牧民合理安排种养计划,提高农牧业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经纪人、运销专业户、各类中介组织和发展订单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开拓市场能力。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把扶贫开发作为今年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力争实现贫困人口减少30万人、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整村推进和易地移民搬迁三大扶贫开发工程,大力推进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机制,自治区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去年的1.9亿元增加到10亿元以上,盟市旗县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足额配套,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支持,健全工作责任制,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打好新一轮脱贫攻坚战。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眼于构建多极支撑的城镇体系,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盟市旗县所在地城镇多元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城市规划,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突出城市特色和功能定位,适度拉大城市框架,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提高市政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县域综合实力,增强县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启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认真落实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规划及重点产业发展政策,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加快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土地、水资源等要素组合,以园区为载体、产业为纽带,推进西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合作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呼包鄂一体化进程,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支持东部盟市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东部地区产业布局和园区建设规划,加快能源、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发展,尽快融入东北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深化京蒙对口帮扶、鄂尔多斯对口帮扶兴安盟等工作。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盟市统筹旗县间的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基础相对薄弱旗县加快发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发展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全面实施自治区“十二五”生态综合治理建设规划。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抓好阶段性禁牧、草畜平衡区放养牲畜压减、生态移民等工作。继续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争取启动沙漠沙地专项保护治理工程,推进水土流失和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建设林业生态面积1 000万亩、草原面积1 7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万亩。健全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抓好生态严重退化地区的生态移民工作,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草原、林地、湿地、沙地保护,严禁超载过牧、乱垦滥伐。以主要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好集中饮用水源地。加大地质勘探、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力度,如期完成煤田火区治理任务。
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继续强化节能减排责任目标的落实和考核工作,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经常性节能减排检查力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措施,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面加强用能管理,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工作,对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用电量实行“零增长”。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强对高排放行业的总量控制和监督检查。抓好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实施森林草原固碳增汇技术示范工程。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认真落实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土地、草原、森林、水和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不断健全和完善煤炭资源配置政策,从严控制和规范资源配置。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禁开采地下水建设高耗水工业项目。千方百计盘活土地存量,全面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供地率。围绕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抓好共伴生矿、煤层气和煤矸石、尾矿及林业剩余物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加大稀土资源保护力度,提高开发利用水平。继续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式价格制度。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创新区域水公共服务管理模式,促进水务管理一体化。全面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人事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开展旗县林权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和森林保险试点等工作。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与东三省、京津晋冀等省市的合作,抓好“内蒙古·香港经贸活动周”签约项目落地工作,拓展与陕甘宁等地的战略合作。加快重点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入推进向北开放,继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落实国家扶持边贸的各项政策,打造沿边开放经济带,加快满洲里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抓紧二连浩特市申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外贸进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深化与蒙古国在资源能源领域的合作,探索与俄罗斯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电力设备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东北亚、中亚、东欧、拉美等国际区域合作,把我区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加快发展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加强对农牧民转移就业的引导和培训,提高工资性收入;完善征地、拆迁、草场征用等补偿措施,引导农牧民以土地、草场、林权等参与收益分配,增加财产性收入。今年要继续加大投入,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实施“十项民生工程”,推动民生工作向保基本、广覆盖、纵深化方向发展。
全力做好就业工作。确保全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的目标。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完善技能培训、劳务对接、人才储备等措施,推进就业服务实名制管理。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困难群体为重点,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培训,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在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过程中,重视解决好蒙古语授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努力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鼓励自主就业,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大力推进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进一步扩大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提高财政补贴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加大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工作力度,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牧区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生活补助和文革“三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建立和完善对高龄老人的生活补贴政策,加强老年福利机构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退伍军人及优抚对象补助水平,对贫困大学生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实施临时救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7.77万套,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完善分配管理制度。加大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农牧民居住条件。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施乡镇苏木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国家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工程试点。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目标,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校安工程”第一阶段三年规划任务,启动第二阶段建设工程。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提前一年完成目标。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使自治区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 000元,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继续做好高校债务化解工作。改革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
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完善新农合保障制度,实现新农合盟市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行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实现苏木乡镇卫生院分类分级管理。健全基本药物制度,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医疗器械采购流程。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大力扶持发展蒙中医药事业。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加强气象、地震、人防、侨务、文物保护等工作,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学习实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进一步巩固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重点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实现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优秀作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准建设好城市文化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继续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文化业态,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区域文化产业群建设,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自治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推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民族出版产业,建设国家蒙古文出版基地,加强版权保护。
// 把宽度清空添加新的样式名称 $(function() { $(".newstext_T img").css("width",""); $(".newstext_T img").css("height","auto"); $(".newstext_T img").addClass("img_nr_css"); }); //文章来源信息为空就隐藏 var infoSource = "本站原创" if(infoSource == ''){ $('#w_550px').css('display','none'); }
——
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统计,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4 246.1亿元,增长14.3%;地方财政总收入2 264.1亿元,增长30.3%;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0 4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 642元,分别增长15.3%和20.1%;城镇登记失业率3.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6%;节能节水减排完成年度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 304.9亿元,增长5.8%。粮食总产量477.5亿斤,增产45.9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0 762万头只,连续七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工业增加值7 158.9亿元,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 835.2亿元,增长50.8%;煤炭产量9.79亿吨,发电量2970.5亿度,分别增长25.1%和16.8%。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 849.1亿元,增长11%。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繁荣活跃,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 727.7亿元,增长23.6%。进一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 900亿元,增长21.5%。其中,工业投资5 035.2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 153.8亿元,首次超过工业投资总额,增长27.9%;农牧业、节能环保、城市建设和民生领域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 936.6亿元,增长18%。
(二)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3%,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巩固提升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能源工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49%下降到2011年的38%,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由47.5%上升到59.2%。60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 800亿元,增长4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化学、装备制造工业分别增长23.1%和3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7.3个百分点。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形成产能1 300万吨甲醇当量;新增风电装机456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 456万千瓦;云计算产业开始起步。启动实施“双百亿工程”,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7户、超百亿元园区12个。深入开展“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全区4 200户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1%。统筹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力度加大,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 665.8亿元,增长35.1%;东部盟市实现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兴安盟、乌兰察布市等基础薄弱地区发展加快,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三)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了87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36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 274万亩,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10.2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6万亩。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完成建筑节能改造任务1 100万平方米,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形成350万吨标煤节能量,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2.5%。实施减排项目430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通过国家考核。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建设投资502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 996公里,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509公里,总里程达到2 874公里。铁路在建规模3 900公里,集宁至张家口铁路建成通车,通辽至霍林河、锡林浩特至桑根达来段铁路复线改造任务完成,新增铁路里程171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9 671公里。建成巴彦淖尔机场。积极推进锡盟至南京等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前期工作,新开工500千伏电网项目10个。启动实施“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5万亩。开工建设黄河防洪工程和“十大孔兑”治理工程,额济纳绿洲抢救与保护工程总体竣工验收,海勃湾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四)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全区各级财政民生投入1 956亿元,较上年增加300亿元,主要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长都在20%以上。投入资金1 168亿元,办了“十二件实事”、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各族群众普遍受益。调整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全面启动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初步形成了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国家个人所得税调整政策,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13亿元。提高了个体工商户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共减免税收17亿元,惠及68万户纳税人。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惠农惠牧政策,其中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50亿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性资金60亿元。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类财政补贴资金181.4亿元,436万户城乡居民受益。扶持贫困人口近50万人,解决了农村牧区1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6.3万人,11.5万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2.1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9.8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社会保障标准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医保、五保供养等多项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幅度都在10%以上,主要社会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6万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7万多套,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230多万困难群众和家庭困难的在校大学生纳入保障范围。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将城镇非从业居民和农牧民纳入保障体系。积极解决“五七工”、“老工伤”等人员的参保问题,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落实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通过各项措施,使我区民生工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正式启动。校安工程竣工学校2 150所,竣工率居全国前列。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惠及54.2万名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稳步推进,民办教育、特殊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化解高校债务23.1亿元,高校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疾病防控措施稳步实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多项自治区本级医疗卫生项目开工建设,蒙中医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加快基层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草原英才”工程扎实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取得明显进展。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圆满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绩,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及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全面展开,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整顿矿业开发秩序,关停整顿矿山960个,实施土地和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了征地占用草牧场补偿机制。建立了嘎查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实现“一卡通”发放全覆盖。积极化解苏木乡镇、嘎查村公益性债务,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确权面积3亿多亩,占集体林总面积的92.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区1 609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26家医院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5所旗县医院开展了综合改革试点,医改成效正在逐步显现。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国有文艺院团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形成了4个国家级、2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自治区权限内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各减少1/3以上。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与北京、河北等十多个省市的合作迈出重要步伐,成功举办了“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活动周”。深入实施“向北开放”战略,与俄蒙两国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19.4亿美元,增长39.1%。全年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3 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4亿美元。
(六)不断加强和谐内蒙古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重视和支持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专项资金审计,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区改扩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530个,启动了苏木乡镇新建、改造集体宿舍和机关食堂等生活设施建设工程,提高了嘎查村干部工资水平和公用经费保障能力。健全社区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落实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农牧民各项民主权利。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区信访总量大幅下降,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量稳定退出全国前十位。认真落实政府和企业责任,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加强专项整治和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安排部署整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积极支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很不平凡。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热爱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内蒙古的自豪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方位支持内蒙古推进科学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自治区党委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描绘了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宏伟蓝图,为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受了严峻考验。特别是面对锡盟两起刑事案件引发的群体性聚集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采取果断措施,成功处置并迅速平息了事态,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挑起事端的图谋,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内蒙古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过去一年我区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经济运行中还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双重压力,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制约因素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全面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突出地表现在: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依然繁重。产业发展层次低、结构单一的问题仍比较明显,农牧业基础薄弱,非资源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拉大;基础设施条件不适应发展需要。通道建设相对滞后,货物外运、电力外输能力严重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保障能力不强;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虽然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人均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生态恶化趋势虽然趋缓,但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部分产业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比较高,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政府自身建设还需不断强化。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形式主义、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巩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局面,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富民优先工作导向,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节水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确定这样的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与“十二五”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总的原则是发挥优势、稳中求快、转型升级。一是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举。今年党中央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突出强调稳增长并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从我区的情况看,虽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但支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很多。我们必须从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坚定的信心和进取的精神,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同时,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放松,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消耗降低、质量提升的基础之上,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惠民生与促发展并重。深入贯彻落实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继续增加民生投入,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坚持聚内力与借外力结合。用足用好各种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把国家和各方面的支持、把互利共赢的各项合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努力加快自身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已经和正在形成的发展能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自主增长活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认真落实国务院《意见》精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支持力度大、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是推动我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要把《意见》的贯彻落实作为今年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做好对口衔接,争取国家相关部委都能够出台具体支持意见,进一步扩大政策的支持效应。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细化分解目标责任,搞好督促检查,使《意见》的贯彻落实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等国家投资重点领域,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充分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优化金融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的投资积极性,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和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及时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为民间资本服务的平台,扩大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和投资规模。严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提高金融风险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继续做好战略创新产业基金募资和企业上市融资工作,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力争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3 30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40亿美元。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工业和流通领域投资力度。继续承接先进产业转移,加强项目培育和储备,抓好冶金、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争取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风电装机3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0万千瓦,力争完成工业投资6 000亿元左右。加快大型批发市场、物流仓储等项目建设,带动第三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开工建设重点铁路项目16个,新开工里程1 440公里。推进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快速客运专线建设,加快乌兰浩特至白城快速铁路和乌兰浩特至阿尔山铁路改造步伐,开展呼包鄂动车组前期工作和通辽至北京铁路扩能改造工作,争取完成铁路投资330亿元。继续抓好出区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新开工高速公路里程260公里以上。加快旗县通一级公路建设步伐,科学规划并加快通嘎查村公路建设,全年新增700个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加快干线路网、口岸公路改造,力争完成公路投资500亿元以上。抓好民航机场建设,优化机场布局,开工建设霍林郭勒机场和阿拉善通勤机场。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新开工500千伏线路4 000公里以上,争取开工建设锡盟至南京特高压送电通道,推进蒙西至长沙特高压通道前期工作。完成长呼原油管道、呼包鄂成品油管道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得根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合理调整用水结构,着力解决工程性和资源性缺水问题。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内蒙古”工程,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继续加大民生和社会建设领域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力争完成全社会投资4 000亿元。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把土地、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关和审核关,全面加强监管和督查,完善工程检查、验收机制。
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巩固扩展旅游、休闲、健身等消费,大力促进教育、文化消费。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牧区商贸流通网络,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全面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继续推行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认真落实稳控物价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二)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适度控制煤炭生产总规模,如期完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任务,淘汰关闭年生产规模45万吨以下的矿井,探索建立产运销平衡调控机制。促进煤电一体化发展,争取启动锡林郭勒、上海庙等重大能源基地建设。提高煤炭资源深加工水平,深入实施新型煤化工五大国家示范工程。加强稀土钢、铝后加工、工程塑料和甲醇延伸加工,推进钢铁、有色、化工等优势产业延伸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巩固和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认真落实自治区支持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鼓励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及配套政策。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围绕7大领域、31个行业和60个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大非资源型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实施云计算发展规划,推动中国移动等一批云计算数据中心落地建设。
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围绕产业基地、中心城市、商贸聚集地、交通枢纽和口岸,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提高商贸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扶持地方法人银行加快发展,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个体规模和覆盖范围。提升发展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精品线路和重点景区建设项目,抓好国内市场促销和境外市场开拓。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引导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家庭服务业加快发展。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强化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和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千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重点项目搞协作,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落实信贷政策,积极拓展创业板上市、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重点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技术标准制定和科技名牌培育三大战略融合,提高科技创新对调结构、转方式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认真落实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强化“三农三牧”基础,发展现代农牧业
稳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节水增粮”行动纳入“四个千万亩”工程中,作为发展节水农业的示范先导工程来抓,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整合农牧业领域节水资金,集中力量抓好节水农业这件大事。继续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落实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示范等任务,集中力量打造东部嫩江、西辽河流域和西部黄河流域两大粮食核心产区,粮食总产稳定在460亿斤左右。启动第二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40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坚持走建设型畜牧业的路子,进一步加强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苜蓿种植推广为重点的人工草牧场建设,抓好半农半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和提质增效工程”,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全年牲畜头数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
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深化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体系。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推进高产创建、标准化创建和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构建农牧业技术示范和推广平台。加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和评定工作,提高我区绿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强化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避灾型农牧业。
建立健全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流通体系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鲜活农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和一体化冷链物流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农畜产品流通网络,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创新农畜产品流通方式,大力推广“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和“农贸对接”等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服务“三农三牧”意识,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及时发布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农牧民合理安排种养计划,提高农牧业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经纪人、运销专业户、各类中介组织和发展订单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开拓市场能力。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把扶贫开发作为今年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力争实现贫困人口减少30万人、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整村推进和易地移民搬迁三大扶贫开发工程,大力推进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机制,自治区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去年的1.9亿元增加到10亿元以上,盟市旗县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足额配套,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支持,健全工作责任制,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打好新一轮脱贫攻坚战。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眼于构建多极支撑的城镇体系,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盟市旗县所在地城镇多元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城市规划,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突出城市特色和功能定位,适度拉大城市框架,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提高市政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县域综合实力,增强县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启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认真落实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规划及重点产业发展政策,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加快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土地、水资源等要素组合,以园区为载体、产业为纽带,推进西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合作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呼包鄂一体化进程,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支持东部盟市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东部地区产业布局和园区建设规划,加快能源、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发展,尽快融入东北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深化京蒙对口帮扶、鄂尔多斯对口帮扶兴安盟等工作。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盟市统筹旗县间的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基础相对薄弱旗县加快发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发展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全面实施自治区“十二五”生态综合治理建设规划。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抓好阶段性禁牧、草畜平衡区放养牲畜压减、生态移民等工作。继续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争取启动沙漠沙地专项保护治理工程,推进水土流失和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建设林业生态面积1 000万亩、草原面积1 7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万亩。健全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抓好生态严重退化地区的生态移民工作,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草原、林地、湿地、沙地保护,严禁超载过牧、乱垦滥伐。以主要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好集中饮用水源地。加大地质勘探、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力度,如期完成煤田火区治理任务。
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继续强化节能减排责任目标的落实和考核工作,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经常性节能减排检查力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措施,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面加强用能管理,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工作,对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用电量实行“零增长”。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强对高排放行业的总量控制和监督检查。抓好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实施森林草原固碳增汇技术示范工程。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认真落实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土地、草原、森林、水和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不断健全和完善煤炭资源配置政策,从严控制和规范资源配置。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禁开采地下水建设高耗水工业项目。千方百计盘活土地存量,全面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供地率。围绕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抓好共伴生矿、煤层气和煤矸石、尾矿及林业剩余物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加大稀土资源保护力度,提高开发利用水平。继续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式价格制度。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创新区域水公共服务管理模式,促进水务管理一体化。全面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人事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开展旗县林权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和森林保险试点等工作。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与东三省、京津晋冀等省市的合作,抓好“内蒙古·香港经贸活动周”签约项目落地工作,拓展与陕甘宁等地的战略合作。加快重点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入推进向北开放,继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落实国家扶持边贸的各项政策,打造沿边开放经济带,加快满洲里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抓紧二连浩特市申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外贸进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深化与蒙古国在资源能源领域的合作,探索与俄罗斯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电力设备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东北亚、中亚、东欧、拉美等国际区域合作,把我区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加快发展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加强对农牧民转移就业的引导和培训,提高工资性收入;完善征地、拆迁、草场征用等补偿措施,引导农牧民以土地、草场、林权等参与收益分配,增加财产性收入。今年要继续加大投入,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实施“十项民生工程”,推动民生工作向保基本、广覆盖、纵深化方向发展。
全力做好就业工作。确保全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的目标。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完善技能培训、劳务对接、人才储备等措施,推进就业服务实名制管理。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困难群体为重点,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培训,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在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过程中,重视解决好蒙古语授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努力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鼓励自主就业,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大力推进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进一步扩大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提高财政补贴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加大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工作力度,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牧区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生活补助和文革“三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建立和完善对高龄老人的生活补贴政策,加强老年福利机构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退伍军人及优抚对象补助水平,对贫困大学生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实施临时救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7.77万套,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完善分配管理制度。加大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农牧民居住条件。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施乡镇苏木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国家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工程试点。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目标,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校安工程”第一阶段三年规划任务,启动第二阶段建设工程。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提前一年完成目标。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使自治区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 000元,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继续做好高校债务化解工作。改革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
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完善新农合保障制度,实现新农合盟市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行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实现苏木乡镇卫生院分类分级管理。健全基本药物制度,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医疗器械采购流程。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大力扶持发展蒙中医药事业。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加强气象、地震、人防、侨务、文物保护等工作,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学习实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进一步巩固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重点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实现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优秀作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准建设好城市文化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继续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文化业态,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区域文化产业群建设,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自治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推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民族出版产业,建设国家蒙古文出版基地,加强版权保护。
// 把宽度清空添加新的样式名称 $(function() { $(".newstext_T img").css("width",""); $(".newstext_T img").css("height","auto"); $(".newstext_T img").addClass("img_nr_css"); }); //文章来源信息为空就隐藏 var infoSource = "本站原创" if(infoSource == ''){ $('#w_550px').css('display','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