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6日,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新闻发布厅,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决定第十届“博博会”将于8月23日至26日在呼和浩特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博博会”花落“草原都市”,这将是首府博物馆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开端。自2004年创办、北京举办第一届以来,“博博会”成功举办9届,足迹历经北京、上海、厦门、成都、福州、郑州等多个城市,是中国文博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同时也是全球三大博物馆行业展会之一和亚洲最大的博物馆专业展会。
本届“博博会”主题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 数实融会”。“从呼应信息技术的时代潮流和强调博物馆以教育和研究为核心功能这两个方面,突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基点和重点。”第十届“博博会”组委会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解释。和往届一样,本次“博博会”将集中展示博物馆领域发展成果、促进文博科技融合发展、扩展博物馆服务社会功能、推动国内外博物馆务实合作、开拓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新领域。与往届相比,本次“博博会”更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国博协有关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博物馆数智化”和“博物馆研学”3个专题的设置,使本届“博博会”的时代性、地域性、大众性更加突出,更充分地反映博物馆事业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更积极地回应社会大众对博物馆行业的热情关切。
另外,本届“博博会”的国际性也引人瞩目。中国博协将在呼和浩特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无障碍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这将是一次事关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关联中国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国际会议。”刘曙光表示。本届“博博会”的配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亮点纷呈。主要包括1个主论坛、8个学术会议、3场专题公共讲座和一批面向少年儿童和观众的公众活动。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博物馆是保存人类创造力与历史记忆的宝库。透过博物馆,人们可以“一眼千年”,感受悠长文脉经久不衰的魅力。“博博会”作为全国博物馆行业的盛会,是一个全面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成就的平台。
呼和浩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重视博物馆建设工作,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呼和浩特有24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现有各级各类备案博物馆3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3家,非国有博物馆17家;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伊利草原乳文化博物馆等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获评A级景区的文博场馆共有17家。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藏品总数42.0504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491件(套),比2022年新增藏品8050件(套)。2024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文博场馆共接待观众约261.04万人次;举办社会教育活动约1955场次,参加人数约22.24万人次,文博场馆的社会服务、宣传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王昆介绍,不断探索推动博物馆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大力建设“博物馆之城”。实行一院六馆总分馆制,“一院”为呼和浩特博物院,“六馆”分别为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院、昭君博物院、公主府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丰州故城博物馆,成立呼和浩特市博物馆联盟,在深入挖掘呼和浩特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覆盖城乡、主体多样、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走出一条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之路,“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成为呼和浩特又一张亮丽名片。
本届“博博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支持。截至8月16日,“博博会”552家博物馆及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394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共237家。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等众多大馆以及“网红”博物馆都将齐聚青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博博会’的举行,正逢其时、正当其时。”刘曙光说。它不仅全面展示党的二十大以来两年间文博行业的新技术、新创意、新成果。还是一次汇聚全国菁英共商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大计的行业盛会,也是推动中国文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刘曙光认为,本次“博博会”第一次在边疆民族地区举办,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留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辉篇章。
2024年8月16日,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新闻发布厅,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决定第十届“博博会”将于8月23日至26日在呼和浩特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博博会”花落“草原都市”,这将是首府博物馆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开端。自2004年创办、北京举办第一届以来,“博博会”成功举办9届,足迹历经北京、上海、厦门、成都、福州、郑州等多个城市,是中国文博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同时也是全球三大博物馆行业展会之一和亚洲最大的博物馆专业展会。
本届“博博会”主题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 数实融会”。“从呼应信息技术的时代潮流和强调博物馆以教育和研究为核心功能这两个方面,突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基点和重点。”第十届“博博会”组委会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解释。和往届一样,本次“博博会”将集中展示博物馆领域发展成果、促进文博科技融合发展、扩展博物馆服务社会功能、推动国内外博物馆务实合作、开拓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新领域。与往届相比,本次“博博会”更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国博协有关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博物馆数智化”和“博物馆研学”3个专题的设置,使本届“博博会”的时代性、地域性、大众性更加突出,更充分地反映博物馆事业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更积极地回应社会大众对博物馆行业的热情关切。
另外,本届“博博会”的国际性也引人瞩目。中国博协将在呼和浩特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无障碍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这将是一次事关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关联中国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国际会议。”刘曙光表示。本届“博博会”的配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亮点纷呈。主要包括1个主论坛、8个学术会议、3场专题公共讲座和一批面向少年儿童和观众的公众活动。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博物馆是保存人类创造力与历史记忆的宝库。透过博物馆,人们可以“一眼千年”,感受悠长文脉经久不衰的魅力。“博博会”作为全国博物馆行业的盛会,是一个全面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成就的平台。
呼和浩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重视博物馆建设工作,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呼和浩特有24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现有各级各类备案博物馆3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3家,非国有博物馆17家;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伊利草原乳文化博物馆等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获评A级景区的文博场馆共有17家。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藏品总数42.0504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491件(套),比2022年新增藏品8050件(套)。2024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文博场馆共接待观众约261.04万人次;举办社会教育活动约1955场次,参加人数约22.24万人次,文博场馆的社会服务、宣传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王昆介绍,不断探索推动博物馆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大力建设“博物馆之城”。实行一院六馆总分馆制,“一院”为呼和浩特博物院,“六馆”分别为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院、昭君博物院、公主府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丰州故城博物馆,成立呼和浩特市博物馆联盟,在深入挖掘呼和浩特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覆盖城乡、主体多样、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走出一条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之路,“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成为呼和浩特又一张亮丽名片。
本届“博博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支持。截至8月16日,“博博会”552家博物馆及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394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共237家。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等众多大馆以及“网红”博物馆都将齐聚青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博博会’的举行,正逢其时、正当其时。”刘曙光说。它不仅全面展示党的二十大以来两年间文博行业的新技术、新创意、新成果。还是一次汇聚全国菁英共商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大计的行业盛会,也是推动中国文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刘曙光认为,本次“博博会”第一次在边疆民族地区举办,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留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辉篇章。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