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概览  /  内蒙古大事记  /  

公元1271~1368年

  • 元(公元1271—1368年)
  • 发布时间:07-16
  • 来源:大事记
  •  

    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

    依照中原政权的传统,世祖忽必烈改大蒙古国的国号为大元。这是元王朝称号的正式开始。

    元世祖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

    元王朝改中都为大都。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

    聂思脱里派教士(大都畏兀儿人)列班扫马与马忽思(汪古部人)得到元王朝颁发的铺马圣旨,决意去耶路撒冷朝圣。西行至马忽思家乡东胜州,汪古部领主君不花、爱不花(世祖忽必烈的驸马)闻讯,遣使召见,赠以乘骑、财物。扫马经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等地西行,抵伊利汗国。不久,当地教长马儿·腆合召二人至报达(今伊拉克国巴格达),任命马忽思为大都和汪古部主教,改其名为雅八·阿罗诃。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继马儿·腆合被选为新教长。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伊利汗阿鲁浑派遣扫马出使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在巴黎会见了国王腓力四世,在法国西南波尔城会见英王爱德华一世,回程至罗马会见新教皇尼古拉斯四世,圆满完成出使任务。扫马是最早访问欧洲各国的中国旅行家。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随其父、叔经今塔里木沙漠南路,穿河西走廊,由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过呼和浩特等地东行,是年到达上都,谒见世祖忽必烈汗,在中国留用17年之久。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

    世祖忽必烈准同知太史院士郭守敬奏呈,置监候官14人,分遭而出,于东极高丽(今朝鲜开城),西至滇池(今四川省成都市),南逾朱崖(今南海西沙群岛中一个岛屿),北尽铁勒 (今俄罗斯联邦叶尼塞地区)范围内进行空前的天文测量,设置27个观测站(其中今内蒙古地区设有2个站)。测得上都和北京今宁城县大明镇)天文纬度成果。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

    元王朝置上都行司天监。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七月  上都(辖今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和赤峰市西南部地区)大饥。九月,元世祖下诏,赈济上都饥民。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

    七月  元王朝敕上都商税以六十分取一。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

    元王朝升应昌府为应昌路,直属中书省,领应昌一县(治所在今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南)。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

    元王朝置亦集乃路,设路总管府(治今额济纳旗东南哈拉浩特古城,辖今额济纳旗地区),属甘肃行省。亦集乃路是中原至漠北纳邻驿道的交通枢纽。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

    元王朝置辽阳行中书省,其中设有大宁路(约辖今赤峰市东南部地区),宁昌路(约辖今哲里木盟东南部地区)、泰宁路(约辖今兴安盟东部和呼伦贝尔盟东部部分地区)。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

    二月  元王朝改北京路为武平路。

    同年  元王朝改蒙古国初期所设西京路为大同路,直属中书省,下辖五县八州,其中设有宣宁县(治今凉城县岱海东北岸淤泥滩村古城)、平地县(治今察哈尔右翼前旗三号地乡苏集村南古城)、丰州(治今呼和浩特市东白塔村西南)、云内州(治今托克托县古城乡东北古城)、东胜州(治今托克托县城关大皇城古城),以上二县三州辖有今包头市以东、阴山以南、乌兰察布盟西南部及伊克昭盟东北部广大地区。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

    八月二十三日  夜,武干路发生强烈地震,压死按察司官及总管府官王连等及百姓约7 200人,毁坏仓库局480间、民居不可胜计。世祖闻讯,派平章政事铁木儿、枢密院官员塔鲁忽带兵500人前往视察。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

    九月  元王朝改武平路为大宁路(治今宁城县大明城),属辽阳行中书省。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

    信奉聂思脱里派的汪古部首领、驸马高唐王阔里吉思,率其大部臣民在大都从罗马教廷派驻元王朝第一任大主教孟特·戈维诺改奉天主教,捐资修建教堂一所,高唐王阔里吉思赐题额为“罗马教堂”。

    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

    元王朝封皇姑鲁国大长公主驸马蛮子台(斡臣之子)为济宁王,赐金印。鲁国大长公主与蛮于台请于成宗皇帝,以应昌路东700里驻冬之地,创建城邑。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赐新缄名全宁府(今翁牛特旗乌丹镇一中西侧古城)。

      同年至元成宗大德11年(公元1307年),蒙古族学者拥思吉斡节尔对畏兀儿体蒙古文作了大量规范化的工作,著有语法书《蒙文启蒙》(一译《心箍》)。

    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

    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1307年),元王朝升净州为净州路(治今四子王旗吉生太乡城卜于村),净州路直属中书省。

    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

    元王朝升全宁府为全宁路(治今翁牛特旗乌丹镇一中西侧古城),直属中书省,领全宁一县。

      今老哈河及辽河中下游地区暴发洪水。辽阳、大宁(今赤峰市宁城、喀喇沁等地区)、平滦雨水较大,冲毁田舍,男女死者119人。

    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

    元王朝改元世祖时修建的黑水新城为静安路(治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艾不盖河畔敖伦苏木古城),直属中书省,领静安一县。静安(黑水新城)是汪古部主世居之地,其领地包括静安、净州、沙井、集宁四路。沙井亦称沙城,金代边城,元代设路(城址在今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希拉莫仁庙西南);集宁也于沙井设路前后设为路(城址在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此四路直属中书省,行政由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治理,并特设镇遏德宁、天山分宣慰司。

    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

    元王朝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于察汗脑儿(今乌审旗无定河左岸白城子古城),隶属陕西行省。

    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

    元王朝罢中都留守司,复置隆兴路总管府。

    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

    元王朝改隆兴路为兴和路,直属中书省,辖四县一州。其中设有高原县、威宁县和宝昌州(二县一州辖有今太仆寺旗、乌兰察布盟东部地区)。

    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

    元王朝设置云需总管府(辖有今多伦县西南部地区),隶属上都留守司,属中书省。

    元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

    元王朝置朵因温都儿(今兴安盟扎赉特旗西北大神山)、兀良哈千户所,属中政院所辖海西辽东哈思罕等处鹰房诸色人匠怯怜口万户府。

    元仁宗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

    元王朝升泰宁府为泰宁路(辖今兴安盟和呼伦贝尔盟东部地区),属辽阳行中书省。

    元仁宗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

    元王朝改静安路为德宁路,直属中书省。

    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

    元王朝升宁昌府为宁昌路(辖今敖汉旗、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及以北旗县部分地区),宁昌路隶属辽阳行中书省。

    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

    意大利修士和德里(又译鄂多立克)到中国,在大都居留3年后,约于同年经丰州(今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南)、东胜州(今托克托县地区)回国。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

    三月  元王朝通政院分别贫富等差:其有马,驼及20、羊及50者,是为有力,元王朝不再给赈济;低于此数者即为贫困户,享有元王朝赈济之权利。余此数者,官给中统钞50锭,补买之。对民之贫者每产给羊100只,牛马各10头(匹)。

    元明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

    八月  鄂尔多斯(今伊克昭盟)地区频繁受灾,牲畜多死。明宗命内侍给钞2万锭赈济。

    同年  太医忽思慧著《饮膳正要》中记载;蒙古民族古代药物“策格”(马奶酒)及“饮食滋补疗法”。

    元明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

    三月  汪古部赵王不鲁纳封地沙井、净州、德宁等处蒙古部民1.6万余户饥,元王朝命河东宣慰司发近仓粮万石赈济。

    七月  东胜州(今托克托县地区)旱,大同路累岁大旱,民大饥。两地区减少卫士乘骑的马料,用以赈济灾民。

    元顺帝(后)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

    九月  丰州、云内、东胜旱,元王朝免受灾地区租赋。

    元顺帝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

    六月  元王朝在上都设立司天台。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

    正月  上都饥荒,元王朝贩受灾地区粮谷2万石,大同路饥荒,赈受灾地区粮谷1万石,减价出售;并下诏:严禁用粮食酿酒。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