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公元1368~1643年
明成祖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
十二月 蒙古太师阿鲁台再次遣使向明王朝贡马千匹。
同年 瓦剌马哈木等将逃入瓦刺的本雅失里汗杀死,立答里巴为可汗。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
七月 明王朝封阿鲁台为和宁王。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
明成祖朱棣再次率军亲征瓦刺部,仍途经今锡林郭勒盟境,在忽兰忽失温(今克鲁伦河上游一带)大败瓦刺。
明成祖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
明成祖第三次北征,大军经开平,于七月初抵呼伦湖畔。时阿鲁台已弃辎重、牲畜北走。明成祖惧中诱敌之计,宣布回师。途中在屈裂儿河(今洮儿河支流归流河)袭击兀良哈三卫,三卫损失惨重。
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
明成祖第四次北征。七月,明军离京师至宣府、万全一带,十月班师。
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
明成祖第五次北征,经开干于六月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今喀尔喀河支流纳木尔根河),周围数百里不见一人。归途中朱棣病死于榆木川(今东乌珠穆沁旗东南)。
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
阿鲁台立阿岱为大汗。
明宣宗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
正月 明宣宗遣使致蒙古和宁王阿鲁台,以修通和。
明宣宗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
瓦刺脱欢立脱脱不花为汗,蒙古出现二汗并立局面。
明宣宗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
二月 瓦刺脱脱不花汗、脱欢在哈海兀良之地击败东蒙古的阿鲁台和阿岱汗,阿岱汗、阿鲁台徙居母纳山。七月,脱欢袭杀阿鲁台于母纳山察罕脑刺(母纳山即今乌拉山,在乌拉特前旗境)。阿鲁台死后,部众逃往甘肃边外,活动在今阿拉善、额济纳等地区。
明英宗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
明王朝开大同马市,蒙古诸部通过马市与中原进行贸易,但禁售兵器钢铁。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后,马市中断。
□ 瓦刺脱脱不花汗捕杀阿岱汗。
明英宗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
瓦刺脱欢死,其子也先继领其众,称太师淮王。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七月 蒙古瓦刺部首领也先率军于土木堡大败明军,俘明王朝皇帝英宗,史称“土木之变”。随后,也先带着明英宗在九十九个海子(今察哈尔右翼后旗九十九泉)、黑河(今呼和浩特地区大、小黑河)、断头山(今卓资县桌子山)、小黄河(今四于王旗希拉莫日河)一带游牧。翌年(公元1450年),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也先送还明英宗归朝。
明代宗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
瓦刺脱脱不花汗被也先战败,后在逃亡途中被沙不丹(彻不登)所杀。
明代宗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
也先即大汗位,称“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建年号“添元”。明王朝称其为瓦刺可汗。
明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
瓦刺领主阿刺战败也先,也先兵败逃亡途中被仇人所杀。
明代宗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
蒙古喀喇沁部领土孛来战败阿剌,立脱脱不花幼子马可古儿吉思为可汗,年仅7岁,称乌珂克图汗。明人称之为“小王子”。此后,凡蒙古大汗,明王朝亦往往称为“小王子”。
□ 明代宗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1456年),一些蒙古部落进入河套(今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乌加河以南地区),且为冬春之际冰冻河封出入,不为久居。明英宗天顺年间(公元1457年—1464年),阿罗出进出河套。明宪宗成化(公元1465年—1487年)以后,毛里孩、孛罗忽济农(达延汗之父)、满都鲁汗等相继入河套。约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年间(公元1488年—1521年),许多蒙古部落在河套定居,后来成为巴尔斯博罗特后裔所领鄂尔多斯部的驻地。
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
乌珂克图汗马可古儿吉思被杀,摩伦即汗位。
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
蒙古摩伦汗被杀。此后,蒙古大汗位虚悬8年。
明宪宗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
闰六月 明王朝延绥巡抚余子俊修榆林边墙城,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延袤l 770里。明王朝宁夏巡抚徐廷章奏筑河东(今伊克昭盟境西南)边墙,北起黄沙嘴(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东南至花马池与延绥边墙相接,长387里。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
满都鲁即蒙古汗位,封巴延蒙克为济农(副汗)。
明宪宗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
蒙古满都鲁汗死。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
满都海夫人立巴图蒙克为蒙古大汗,称达延汗。
明宪宗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
达延汗大败亦思马因,亦思马因兵败西逃。
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
明三边总制杨一清修筑徐廷章所筑外边墙。施工不久,因刘瑾陷害被戕,其修成者, 在主要地段仅40里。后迭经增修,外边始完备。这道边墙大致就是今伊克昭盟地区与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区界。
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
达延汗亲征蒙古右翼诸部,越翁衮山(今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蜈蚣坝),营于土尔根河(今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畔,遭右翼部众夜扰,败退。后达延汗传令左翼诸部举兵,分进合击,在达兰特哩衮(今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战胜了右翼联军,达延汗统一了蒙古诸部。时达延汗所统为左、右翼各三万户,合称六万户。达延汗分封其子为各部首领,世袭。达延汗长于系统世袭汗位,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系统世袭右翼三万户济农。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
蒙古达延汗死,巴尔斯博罗特摄政。
明武宗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
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子博迪即蒙古汗位,称阿拉克汗。
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
蒙古左翼兀良哈万户反叛。博迪汗与衮必哩克墨尔根济农、阿勒坦等合兵征兀良哈万户。
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
衮必哩克墨尔根济农与阿勒坦第二次合兵征兀良哈万户。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
蒙古小王子提出与明王朝由延绥求通贡市,明王朝未准。
明世宗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
衮必哩克墨尔根济农、阿勒坦第三次征兀良哈万户。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
衮必哩克墨尔根济农、阿勒坦与博迪汗联兵进攻兀良哈万户。兀良哈万户被击败,瓜分。博迪汗赐阿勒坦“索多汗”称号。此后,阿勒坦便被称为“阿勒坦汗”。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
罗洪先将元王朝《舆地图》分切为44小幅,改绘为《广舆图》,其中分绘有冠以《朔漠图》名称的单幅地图。此图包括今内蒙古部分地区。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