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王庙在丰镇市东北隅北山(原称留云山)的东侧悬崖下,庙宇坐西面东依山势建筑,山前濒临饮马河(古称如浑水)并有208国道从庙前通过。牛王庙原名灵严寺,是丰镇名胜“山寺朝霞”所在处。据《丰镇县志》载“山寺朝霞在城东北隅灵岩寺,素依山之麓筑九十九级而至其巅,回栏曲折处有禅室二,负山面水,盘距云间,凭栏远眺,河东场,星罗棋布,橼凉云门,红娘诸山亦送青于几席之上,当月落天晓,日将出时,霞光射来,楼阁树石俱成赤色,而于积雨霁后尤奇”。牛王庙原正殿、乐楼、庙门、僧舍、碑刻和雕栏都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拆毁,庙址被另作他用。现在遗留部分有靠山建筑的禅房2间,形壁和2座木构牌坊保存较为完整。
从山脚下登青石台阶而上至第一层平台,平台以石砌壁压以条石,沿平台和台阶两边原围以青石护栏,栏柱和栏板上刻满鸟兽花卉,形态生动。平台左右各建禅室一间,台中建一单间木牌坊,坊檐下悬“心情舒畅”匾额一面,坊后青砖影壁上书一草体大福字,影壁将登上第二层平台的石阶隔开,游人可由影壁右侧小角门进入,由壁后甬道迂回台阶而上至第二层平台,平台仍是累石砌墙条石铺面,面积约60平方米,台上建木构牌坊一座,坊楼3间,中间高大宏伟。坊檐下悬“锦锈河山”匾额一面,左右二侧坊楼略低,显得整座牌坊生机盎然,灵活协调,坊前石阶两侧原有石狮、石旗杆各一对,已残破。
从此牌坊后石阶顺山势而上达牛王庙最高一层平台,仍以石砌壁条石铺面,原沿台阶所筑石栏和石狮等俱残毁。再沿石阶而上即达牛王庙最高处的山神庙和大仙祠。
牛王庙建筑布局独特,别具特色,原正殿、乐楼建筑为寺庙常规的南北向布局,而山上建筑一反传统风格的轴对称布局,各层建筑逐层斜错向北偏离中轴线,上下相望气象变化各不相同,有层出不穷之感。
民国年间《京绥沿线指南》将“灵严寺”与大同“华严寺”、包头“五当召”喻为塞北三胜景。
牛王庙在丰镇市东北隅北山(原称留云山)的东侧悬崖下,庙宇坐西面东依山势建筑,山前濒临饮马河(古称如浑水)并有208国道从庙前通过。牛王庙原名灵严寺,是丰镇名胜“山寺朝霞”所在处。据《丰镇县志》载“山寺朝霞在城东北隅灵岩寺,素依山之麓筑九十九级而至其巅,回栏曲折处有禅室二,负山面水,盘距云间,凭栏远眺,河东场,星罗棋布,橼凉云门,红娘诸山亦送青于几席之上,当月落天晓,日将出时,霞光射来,楼阁树石俱成赤色,而于积雨霁后尤奇”。牛王庙原正殿、乐楼、庙门、僧舍、碑刻和雕栏都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拆毁,庙址被另作他用。现在遗留部分有靠山建筑的禅房2间,形壁和2座木构牌坊保存较为完整。
从山脚下登青石台阶而上至第一层平台,平台以石砌壁压以条石,沿平台和台阶两边原围以青石护栏,栏柱和栏板上刻满鸟兽花卉,形态生动。平台左右各建禅室一间,台中建一单间木牌坊,坊檐下悬“心情舒畅”匾额一面,坊后青砖影壁上书一草体大福字,影壁将登上第二层平台的石阶隔开,游人可由影壁右侧小角门进入,由壁后甬道迂回台阶而上至第二层平台,平台仍是累石砌墙条石铺面,面积约60平方米,台上建木构牌坊一座,坊楼3间,中间高大宏伟。坊檐下悬“锦锈河山”匾额一面,左右二侧坊楼略低,显得整座牌坊生机盎然,灵活协调,坊前石阶两侧原有石狮、石旗杆各一对,已残破。
从此牌坊后石阶顺山势而上达牛王庙最高一层平台,仍以石砌壁条石铺面,原沿台阶所筑石栏和石狮等俱残毁。再沿石阶而上即达牛王庙最高处的山神庙和大仙祠。
牛王庙建筑布局独特,别具特色,原正殿、乐楼建筑为寺庙常规的南北向布局,而山上建筑一反传统风格的轴对称布局,各层建筑逐层斜错向北偏离中轴线,上下相望气象变化各不相同,有层出不穷之感。
民国年间《京绥沿线指南》将“灵严寺”与大同“华严寺”、包头“五当召”喻为塞北三胜景。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