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所辖旗。“鄂托克”系蒙古语,意为“营”或“部”。是元、明两代蒙古“万户”下设行政建制名称,即“千户”。《蒙古族简史》中解释:“鄂托克”是组成土绵(兀鲁斯)的小领地名称,是地缘组织,也称作爱玛克,每个鄂托克要根据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蒙古源流》中记:“拜桑固尔诺延居右翼扣克特、锡包沁、乌喇特、唐古特等部。”是指今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一带。20世纪后“鄂托克”这个建制基本上变成了清朝封建统治的行政建制旗。当初的“鄂托克”大部分是以部落为基础的,后以拥有军事权力的“旗”取代了“鄂托克”,但“鄂托克”作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的简称被保留下来。
位于鄂尔多斯市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8°18′~40°11′,东经106°43′~108°54′。东与乌审旗相连,南与鄂托克前旗接壤,西与宁夏平罗县和乌海市毗邻,北与杭锦旗为邻,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长209千米,东西宽188千米,总面积2.07万平方千米。
早在新石器时代其地就有人类活动,“河套人(鄂尔多斯人)”就在鄂托克旗一带生息、繁衍;夏商时期,这里是“鬼方”南境,此后有林胡、羌胡、羌狄等民族居住;战国后成为匈奴南境;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属北地郡;汉元朔二年(前127年)属临戎、修都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年)属右贤王屯领的朔方郡;两晋十六国时属地朔州境;北魏天赐四年(407年)属夏国夏州;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属西安州、薄骨律镇和沃野镇;隋大业元年至三年(605—607年)改州为郡,属灵武、盐川2个郡;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宥州,境置延恩、归仁、怀德3个县;唐元和九年(813年)在经略军设新宥州,下辖延恩、长泽2个县;北宋宝元元年(1038)归属西夏;明洪武六年(1376)属陕西行都司;明弘治十三年(1500)为右翼三万户济农巴尔斯博罗特所辖鄂尔多斯万户之地;清顺治六年(1649)设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民国时期仍设鄂尔多斯右翼中旗。
1949年,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改称鄂托克旗,同年9月7日成立临时自治政府;1950年2月成立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归伊克昭盟管辖;1950年全旗设包乐浩晓、克泊尔、阿尔巴斯、查布、三道泉子(布拉格)、三段地、吉拉、二道川、珠和、查干陶勒盖、苏米图11个区和大池直属乡;1951年6月1日撤销桃力民中心区(县级建制),所辖第一区(桃力民)、第二区(达楞图如)、第三区(公其日嘎)划归鄂托克旗,结束国民党时期蒙汉分治的状况;1953年调整为15个区,43个乡;1955年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平街改为乌兰镇,同年,全旗15个区按地名命名为一区包乐浩晓、二区新召、三区阿尔巴斯、四区查布、五区布拉格、六区大池、七区吉拉、八区公其日嘎、九区城川、十区珠和、十一区查干陶勒盖、十二区苏米图、十三区达楞图如、十四区桃力民、十五区召稍;1956年撤区划乡,全旗设13个苏木、15个乡、1个镇;1957年增设公其日嘎区,辖公其日嘎、石凯勒、其劳图3个乡,撤销达楞图如乡;1958年大池、二道川合并为二道川乡;撤销朱拉汗乡;哈日根图、玛拉迪合并为查干陶勒盖苏木;查布、巴音陶勒盖合并为查布苏木;苏米图、哈达图合并为苏米图苏木;9月盟属桌子山矿区下放鄂托克旗管理,11月全旗实行公社化,牧区设10个人民公社,农区设4个人民公社,增设乌兰镇人民公社、桌子山矿区;1959年以原桌子山矿区为基础建立海勃湾市,属伊克昭盟管辖;1961年增设察汗淖尔、额尔和图人民公社;1962年增设木凯淖尔、乌兰吉林、二道川3个人民公社;1966年撤销乌兰吉林人民公社,设都斯图河人民公社,增设四道泉子人民公社;1968年各人民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同年将都斯图河、四道泉子合并为巴音陶勒盖人民公社;1979年增设芒哈图、呼和塔拉(后易名碱柜)2个人民公社和乌珠尔镇,全旗设23个人民公社,2个镇;1980年析出鄂托克前旗,原鄂托克旗的布拉格、毛盖图、玛拉迪、查干陶勒盖、吉拉、珠和、三段地、二道川、城川、芒哈图划归鄂托克前旗。分旗后,设13个人民公社,2个镇;1983年基层社队体制改革,牧区人民公社改为苏木,生产大队改为嘎查;农区和新划牧区人民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设包乐浩晓、新召、阿尔巴斯、查布、苏米图、额尔和图、察汗淖尔7个苏木,巴音陶亥、碱柜、召稍、公其日嘎、巴音淖尔5个乡和乌兰、乌珠尔2个镇;1995年乌珠尔镇更名为棋盘井镇;1997年伊乌划界,巴音陶亥乡、巴音陶亥农场和碱柜乡的巴音、新地、黄河、三坝4个村划归乌海市;1998年11月碱柜乡改设镇,巴音淖尔乡改设沙井镇;2000年包乐浩晓苏木改设镇,察汗淖尔苏木改设镇,撤销召稍乡并入沙井镇,撤销额尔和图苏木并入苏米图苏木,辖乌兰、棋盘井、碱柜、包乐浩晓、察汉淖尔、沙井6个镇,木凯淖尔、公其日嘎2个乡,阿尔巴斯、新召、查布、苏米图4个苏木;2004年12月碱柜镇与蒙西工业园区合并,设立蒙西镇;2005年原阿尔巴斯苏木苏亥图嘎查、巴音温都尔嘎查、伊克布拉格嘎查和公其日嘎乡其劳图村划归蒙西镇,其余辖区划归棋盘井镇,撤销公其日嘎乡;沙井镇与木凯淖尔乡合并为木凯淖尔镇,新召苏木与查布苏木合并为阿尔巴斯苏木,包乐浩晓镇、察汗淖尔镇并入乌兰镇。至此,全旗辖乌兰、蒙西、棋盘井、木凯淖尔4个镇,苏米图、阿尔巴斯2个苏木。
鄂托克旗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平均海拔1375米。地形分为三种类型,西部为阿尔巴斯山地,中北部为多尔奔温都尔梁地,东南部为毛乌素沙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年降水量250毫米,无霜期122天。境内主要有黄河、都斯图河、赤老图河。黄河流经西部和西北边缘,都斯图河穿境而过,赤老图河发源于桌子山南麓,汇入杭锦旗沙日摩仁河。南部毛乌素沙地内有盐、碱湖泊25个,较大的有察汗淖尔、巴音淖尔、乌日都淖尔、陶告图淖尔等。
境内有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斯图河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动物有獾、狐狸、黄羊等10多种,鸟类有天鹅、鸿雁等130多种,鱼类10余种。主要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柠条、沙柳、乌柳、红柳。矿产资源有煤炭、石灰岩、石膏、天然碱、盐、芒硝、铁矿、石英砂等,已探明天然气、石膏、煤炭、铁矿石、硅石等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48种,其中天然气8000多亿立方米,石膏储量34亿吨。
鄂尔多斯市所辖旗。“鄂托克”系蒙古语,意为“营”或“部”。是元、明两代蒙古“万户”下设行政建制名称,即“千户”。《蒙古族简史》中解释:“鄂托克”是组成土绵(兀鲁斯)的小领地名称,是地缘组织,也称作爱玛克,每个鄂托克要根据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蒙古源流》中记:“拜桑固尔诺延居右翼扣克特、锡包沁、乌喇特、唐古特等部。”是指今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一带。20世纪后“鄂托克”这个建制基本上变成了清朝封建统治的行政建制旗。当初的“鄂托克”大部分是以部落为基础的,后以拥有军事权力的“旗”取代了“鄂托克”,但“鄂托克”作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的简称被保留下来。
位于鄂尔多斯市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8°18′~40°11′,东经106°43′~108°54′。东与乌审旗相连,南与鄂托克前旗接壤,西与宁夏平罗县和乌海市毗邻,北与杭锦旗为邻,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长209千米,东西宽188千米,总面积2.07万平方千米。
早在新石器时代其地就有人类活动,“河套人(鄂尔多斯人)”就在鄂托克旗一带生息、繁衍;夏商时期,这里是“鬼方”南境,此后有林胡、羌胡、羌狄等民族居住;战国后成为匈奴南境;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属北地郡;汉元朔二年(前127年)属临戎、修都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年)属右贤王屯领的朔方郡;两晋十六国时属地朔州境;北魏天赐四年(407年)属夏国夏州;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属西安州、薄骨律镇和沃野镇;隋大业元年至三年(605—607年)改州为郡,属灵武、盐川2个郡;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宥州,境置延恩、归仁、怀德3个县;唐元和九年(813年)在经略军设新宥州,下辖延恩、长泽2个县;北宋宝元元年(1038)归属西夏;明洪武六年(1376)属陕西行都司;明弘治十三年(1500)为右翼三万户济农巴尔斯博罗特所辖鄂尔多斯万户之地;清顺治六年(1649)设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民国时期仍设鄂尔多斯右翼中旗。
1949年,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改称鄂托克旗,同年9月7日成立临时自治政府;1950年2月成立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归伊克昭盟管辖;1950年全旗设包乐浩晓、克泊尔、阿尔巴斯、查布、三道泉子(布拉格)、三段地、吉拉、二道川、珠和、查干陶勒盖、苏米图11个区和大池直属乡;1951年6月1日撤销桃力民中心区(县级建制),所辖第一区(桃力民)、第二区(达楞图如)、第三区(公其日嘎)划归鄂托克旗,结束国民党时期蒙汉分治的状况;1953年调整为15个区,43个乡;1955年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平街改为乌兰镇,同年,全旗15个区按地名命名为一区包乐浩晓、二区新召、三区阿尔巴斯、四区查布、五区布拉格、六区大池、七区吉拉、八区公其日嘎、九区城川、十区珠和、十一区查干陶勒盖、十二区苏米图、十三区达楞图如、十四区桃力民、十五区召稍;1956年撤区划乡,全旗设13个苏木、15个乡、1个镇;1957年增设公其日嘎区,辖公其日嘎、石凯勒、其劳图3个乡,撤销达楞图如乡;1958年大池、二道川合并为二道川乡;撤销朱拉汗乡;哈日根图、玛拉迪合并为查干陶勒盖苏木;查布、巴音陶勒盖合并为查布苏木;苏米图、哈达图合并为苏米图苏木;9月盟属桌子山矿区下放鄂托克旗管理,11月全旗实行公社化,牧区设10个人民公社,农区设4个人民公社,增设乌兰镇人民公社、桌子山矿区;1959年以原桌子山矿区为基础建立海勃湾市,属伊克昭盟管辖;1961年增设察汗淖尔、额尔和图人民公社;1962年增设木凯淖尔、乌兰吉林、二道川3个人民公社;1966年撤销乌兰吉林人民公社,设都斯图河人民公社,增设四道泉子人民公社;1968年各人民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同年将都斯图河、四道泉子合并为巴音陶勒盖人民公社;1979年增设芒哈图、呼和塔拉(后易名碱柜)2个人民公社和乌珠尔镇,全旗设23个人民公社,2个镇;1980年析出鄂托克前旗,原鄂托克旗的布拉格、毛盖图、玛拉迪、查干陶勒盖、吉拉、珠和、三段地、二道川、城川、芒哈图划归鄂托克前旗。分旗后,设13个人民公社,2个镇;1983年基层社队体制改革,牧区人民公社改为苏木,生产大队改为嘎查;农区和新划牧区人民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设包乐浩晓、新召、阿尔巴斯、查布、苏米图、额尔和图、察汗淖尔7个苏木,巴音陶亥、碱柜、召稍、公其日嘎、巴音淖尔5个乡和乌兰、乌珠尔2个镇;1995年乌珠尔镇更名为棋盘井镇;1997年伊乌划界,巴音陶亥乡、巴音陶亥农场和碱柜乡的巴音、新地、黄河、三坝4个村划归乌海市;1998年11月碱柜乡改设镇,巴音淖尔乡改设沙井镇;2000年包乐浩晓苏木改设镇,察汗淖尔苏木改设镇,撤销召稍乡并入沙井镇,撤销额尔和图苏木并入苏米图苏木,辖乌兰、棋盘井、碱柜、包乐浩晓、察汉淖尔、沙井6个镇,木凯淖尔、公其日嘎2个乡,阿尔巴斯、新召、查布、苏米图4个苏木;2004年12月碱柜镇与蒙西工业园区合并,设立蒙西镇;2005年原阿尔巴斯苏木苏亥图嘎查、巴音温都尔嘎查、伊克布拉格嘎查和公其日嘎乡其劳图村划归蒙西镇,其余辖区划归棋盘井镇,撤销公其日嘎乡;沙井镇与木凯淖尔乡合并为木凯淖尔镇,新召苏木与查布苏木合并为阿尔巴斯苏木,包乐浩晓镇、察汗淖尔镇并入乌兰镇。至此,全旗辖乌兰、蒙西、棋盘井、木凯淖尔4个镇,苏米图、阿尔巴斯2个苏木。
鄂托克旗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平均海拔1375米。地形分为三种类型,西部为阿尔巴斯山地,中北部为多尔奔温都尔梁地,东南部为毛乌素沙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年降水量250毫米,无霜期122天。境内主要有黄河、都斯图河、赤老图河。黄河流经西部和西北边缘,都斯图河穿境而过,赤老图河发源于桌子山南麓,汇入杭锦旗沙日摩仁河。南部毛乌素沙地内有盐、碱湖泊25个,较大的有察汗淖尔、巴音淖尔、乌日都淖尔、陶告图淖尔等。
境内有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斯图河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动物有獾、狐狸、黄羊等10多种,鸟类有天鹅、鸿雁等130多种,鱼类10余种。主要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柠条、沙柳、乌柳、红柳。矿产资源有煤炭、石灰岩、石膏、天然碱、盐、芒硝、铁矿、石英砂等,已探明天然气、石膏、煤炭、铁矿石、硅石等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48种,其中天然气8000多亿立方米,石膏储量34亿吨。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